[实用新型]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0433.2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牛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弯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汽车连接器约占连结器产业20%左右,未来可望在汽车电子产品的带动下,占有较大的比例。以产品成本结构而言,中国现在每辆汽车平均用到的连接器成本只有几百元,与国外每辆车的连接器成本大约在125美元~150美元来看,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每辆汽车将使用到600-1000个电子连接器,远远大于现今所使用的数量。
中国未来将可望成为未来全球汽车连接器重要的生产基地。除了现有一线知名国际大厂外,其他尚未前往中国设厂的厂商将因为当地需求不断提高,本土化采购,成本优势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在中国建立起生产据点供应当地汽车零组件厂商所需。因此,未来中国汽车连接器产业,将是外资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国也将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发展下,成为汽车连结器的重要生产国家之一。
然而现有的汽车用电连接器大部分只能实现直插,当电连接器在汽车上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够时,市面上现有的电连接器难以满足汽车厂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组装方便,并能实现90°弯折角度插接的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固定于塑胶本体的L形压铸件及与L形压铸件对合连接的五金件,L形压铸件的内部固定有绝缘胶芯,绝缘胶芯内开设有四个电接孔,所述L形压铸件的开口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五金件的前端两边沿嵌入该安装槽内,五金件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捆绑线材的固定连接部,所述塑胶本体前端开设有容置腔,L形压铸件前端嵌设于容置腔内。
优选的,所述塑胶本体设置有一端固定于塑胶本体外壁的弹片,该弹片的中部凸出设置有楔形扣,该弹片的另一端部设置为拨动部。
优选的,所述L形压铸件的前端为空心管结构,该空心管结构的外壁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的锁环。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结构开设有缺口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在弯头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先将绝缘胶芯插装至L形压铸件的前部内,再将L形压铸件的前部强行压入塑胶本体的容置腔内,大大降低了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的组装难度;L形压铸件的设计实现了90°弯折角度插接的功能,尤其适用于电连接器的上方空间不足的场合,实用性强,五金件通过安装槽与L形压铸件固定连接,并将焊接点包覆于五金件与L形压铸件形成的空间内,有效保护焊接点不受损坏,耐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包括塑胶本体1、固定于塑胶本体1的L形压铸件2及与L形压铸件2对合连接的五金件3,L形压铸件2的内部固定有绝缘胶芯,绝缘胶芯内开设有四个电接孔,所述L形压铸件2的开口处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五金件3的前端两边沿嵌入该安装槽4内,五金件3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捆绑线材的固定连接部5,所述塑胶本体1前端开设有容置腔6,L形压铸件2前端嵌设于容置腔6内。
在弯头电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先将绝缘胶芯插装至L形压铸件2的前部内,再将L形压铸件2的前部强行压入塑胶本体1的容置腔6内,大大降低了组装式4P弯头电连接器的组装难度;L形压铸件2的设计实现了90°弯折角度插接的功能,尤其适用于电连接器的上方空间不足的场合,实用性强,五金件3通过安装槽4与L形压铸件2固定连接,并将焊接点包覆于五金件3与L形压铸件2形成的空间内,有效保护焊接点不受损坏,耐用性更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本体1设置有一端固定于塑胶本体1外壁的弹片7,该弹片7的中部凸出设置有楔形扣8,该弹片7的另一端部设置为拨动部9。插头与插座插接之后,楔形扣8嵌入插座上的锁扣孔中,能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插座与插头松脱的现象,连接可靠性更高。需要将插头与插座分离时,按下拨动部9,直至楔形扣8与锁扣孔分离即可正常地将两者分离,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嘉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04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