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割缝合器及其游离组织用的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7237.X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1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孔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繁义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王增鑫 |
地址: | 06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割 缝合 及其 游离 组织 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割缝合器及其游离组织用的附件。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中,切割缝合器常被应用于腔镜手术中,其中直线切割缝合器常用在组织离断、切除组织、侧侧吻合、关闭造口、关闭血管等手术中。直线切割缝合器有诸多优点,例如:操作简单,迅速,可缩短手术时间;组织缝合牢固,可靠且反应轻;机械缝合疏密一致,松紧一致,没有弱点;术野不开放无污染,符合无瘤操作原则等。
通常情况下,手术中在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时,首先需要将缝合或切割部位附近的血管、组织和器官进行游离,以免造成误缝合或误切割,因此在切割缝合器的顶端常设有游离组织用的附件,一方面便于在术中使直线切割缝合器在错综复杂的血管、组织和器官的间隙中穿梭,另一方面防止在穿梭时切割缝合器的顶端划伤这些血管、组织和器官,从而完成对手术部位附近的血管、组织和器官的游离。
现有的切割缝合器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通常为连接在切割缝合器钉仓和钉砧顶端的三角形或半圆形突起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能有效的防止在游离组织用的附件官的过程中钉仓和钉砧的顶端对所游离的器官造成划伤,但无法很好的使切割缝合器更容易、更快速的在血管、组织和器官的间隙中穿梭的作用。由于切割缝合器的顶端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而血管、组织和器官的间隙又很小,在穿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转动切割缝合器的角度以利用尺寸较小的一边使其穿过这些间隙,这不仅会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影响手术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的安全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离组织用的附件,以便于切割缝合器在血管、组织和器官的间隙中的穿梭,以快速且安全进行游离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安装有上述附件的切割缝合器。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游离组织用的附件,其包括具有开口端的中空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的封闭端以偏离所述连接部本体轴线的方向延伸出的游离部,所述游离部的横截面自延伸起点到终点逐渐减小并形成圆滑的自由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开口端的横截面为月缺形。
具体的,所述游离部的封闭端的横截面为与所述开口端横截面的形状布设方向相同的月缺形。
可选的,所述游离部的延伸轴线为弧线。
进一步的,所述弧线的终点指向从属所述月缺形的直线所在的平面。
具体的,所述游离部的所述自由端还设有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出的拨片,所述拨片与所述游离部的轴线形成锐角夹角。
可选的,所述游离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游离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封闭端。
一种切割缝合器,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
进一步的,所述游离组织用的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的开口端套设在所述切割缝合器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切割缝合器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可使切割缝合器在手术中更快速、更便捷的游离手术部位周围的血管、组织和器官,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一方面可大大缩短在使用切割缝合器的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另一方面也使游离操作更简易,降低手术误操作几率,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切割缝合器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切割缝合器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的连接部具有中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切割缝合器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游离部的轴线为具有弧度的弯曲状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切割缝合器的游离组织用的附件游离部的自由端设有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出的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轴线为穿过物体内部且方向为物体自起始端向终端延伸的直线或曲线。本实用新型中,游离部的轴线方向为以游离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为起点的游离部延伸的方向。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繁义,未经孔繁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7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节能抽风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炉中风机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