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7515.3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5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璐;陈艳林;程敬亮;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核磁共振 检查 固定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
背景技术
在做核磁共振检查时,必须保持一段时间的体位姿势不变,若有变动的话,核磁共振仪扫描出来的图像就会出现伪影,造成检测不准确、浪费时间、影响到后面排队人员等问题,如若遇到不合作的神志不清、精神病或小儿患者时,大都是让其服用安眠药或镇静药,服用安眠药或镇静药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由于心理作用出现不良反应,还有机器启动后会响,患者就可能会醒过来,影响检查的进行,例如专利号为201520008519.4的专利,包括手轮、固定架、拉手、导向杆、固定装置、插销、卡槽、螺杆,该专利虽然一定程度的减少了病人心理的恐惧和压力,但在对检查者固定时不方便,增加了每个病人排队以及检查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底端安装有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的底端安装有滑轮,所述床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下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轮与滑槽相匹配,所述滑动座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与滑动座相连,所述螺栓分别与固定架和滑动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底端中心位置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伸缩装置与固定架相连,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腔顶端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贯穿筒体的顶端外壁,所述活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顶座和卡板,所述卡板通过弹簧与筒体相连,所述筒体的内腔底端和卡板的底端均安装有弹簧卡座,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分别与活动杆和筒体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夹板。
优选的,所述夹板与安装座的连接处安装有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安装有隔板,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贯穿装置外壳的外壁,所述牵引杆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安装有堵板和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表面均设有卡槽,所述滑动座的内壁顶端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底端设有软性垫。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外壁设有防滑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核磁共振检查固定设备,通过滑动座、安装座和伸缩装置的配合,松动螺纹套,螺纹套与筒体分离,筒体在弹簧弹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筒体带动安装座和夹板对病人所检查部位进行固定,加紧螺纹套,螺纹套将活动杆和筒体固定在一起,防止活动杆和筒体之间出现松动,固定性好,从而实现对检查者固定时更加方便,大大的减少了每个病人排队以及检查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滑动座,3、滑轮支架,4、滑轮,5、滑槽,6、固定架,7、螺栓,8、安装座,9、伸缩装置,901、筒体,902、活动杆,903、顶座,904、卡板,905、弹簧,906、弹簧卡座,907、螺纹套,908、防滑棱,10、夹板,11、拉伸装置,111、装置外壳,112、隔板,113、牵引杆,114、堵板,115、安装板,12、卡块,13、卡槽,14、软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7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