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4147.7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9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单宝田;刘瑞聪;于德强;赵凤美;王云钟;孙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蓝谷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付丽丽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一体化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负担不断加重,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已经实现集中收集与处置,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置也在飞速发展和完善,但是,野外的建筑施工地、道路施工场所、采矿场以及油田的生活区都是大量人群的聚集区,这些场所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建设项目地点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修建传统的污水处理构筑物不但造价较高,而且项目地址更换后不能被重复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因此,开发可移动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临时性人群聚集区生活污水的经济有效处理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安放在移动设备内的厌氧调节单元、MBR处理单元和电控箱,在移动设备壳体上设置污水进水口和产水出水口,厌氧调节单元包括厌氧调节池、搅拌器和加热装置,搅拌器固定设置在厌氧调节池中心位置,加热装置环绕在厌氧调节池四周;MBR处理单元包括风机、曝气管、MBR膜池、超滤膜组件、自吸泵和在线监测装置,与风机连接的曝气管伸入到MBR膜池底部,通过曝气管上设置的微孔实现不间断连续曝气,若干个超滤膜组件通过支架悬空固定在MBR膜池内,若干个超滤膜组件的出水口相互连接通过管道与自吸泵连通,自吸泵通过三通分别与产水出水口和厌氧调节池连接,在自吸泵和三通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产水中COD、氨氮、pH和流量的实时检测;厌氧调节池和MBR膜池之间的隔板上部设置溢流堰实现厌氧调节池内水流自然流入MBR膜池,电控箱分别与搅拌装置、加热装置、自吸泵和风机电连接提供电源同时控制运行,污水进水口和厌氧调节池进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设备包括集装箱和货车车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搅拌器和加热装置有利于厌氧调节池内生物的活性,强化厌氧过程;(2)该装置结构简单,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实现生活污水的一级a排放标准;(3)同时该装置便于运输,避免临时性人群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基础建设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移动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移动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安放在移动设备1内的厌氧调节单元、MBR处理单元和电控箱2,在移动设备1壳体上设置污水进水口3和产水出水口4,厌氧调节单元包括厌氧调节池7、搅拌器5和加热装置6,搅拌器5固定设置在厌氧调节池7中心位置,加热装置6环绕在厌氧调节池7四周;MBR处理单元包括风机13、曝气管8、MBR膜池9、超滤膜组件10、自吸泵11和在线监测装置12,与风机11连接的曝气管8伸入到MBR膜池9底部,通过曝气管8上设置的微孔实现不间断连续曝气,若干个超滤膜组件10通过支架悬空固定在MBR膜池9内,若干个超滤膜组件10的出水口相互连接通过管道与自吸泵11连通,自吸泵11通过三通分别与产水出水口4和厌氧调节池7连接,在自吸泵11和三通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在线监测装置12实现对产水中COD、氨氮、pH和流量的实时检测;厌氧调节池7和MBR膜池8之间的隔板上部设置溢流堰实现厌氧调节池7内水流自然流入MBR膜池8,电控箱2分别与搅拌装置5、加热装置6、自吸泵11和风机13电连接提供电源同时控制运行,污水进水口3和厌氧调节池7进水口连通。
本实施例涉及的移动设备1包括集装箱和货车车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蓝谷化学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蓝谷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4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