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留洞修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313.4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7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厚峰;袁铁锁;孙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万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02 | 代理人: | 项丽丽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留 修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墙体预留洞修补的预留洞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大城市纷纷开始修建高层及超高层办公楼、住宅、酒店、写字楼等混凝土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放线洞、泵管洞等预留洞进行封堵,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在预留洞下方垫上木板,用钢管支撑,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完后观感质量差,不好收面,施工速度慢,而且必须两人同时支模才能完成,费时费力且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专利号为“ZL20142064361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预留洞补洞模板,包括位于预留洞下方的托板及位于预留洞上方用于支撑托板的钢卡,托板与钢卡用钢丝连接;托板由左托板和右托板活动连接而成,托板上设置数个用于固定钢丝的下固定孔,虽然采用该模板使用方便,单人操作便可以实现对预留洞的修补,但由于该模板中的左右托板采用钢丝绳进行吊装在钢卡上,施工过程中,钢丝绳在拉紧固定的过程中,由于人为拉紧,在固定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松动,导致被钢丝绳吊装的左右托板不能很好的与墙面进行贴合,混凝土浇筑后的观感质量差,而且,修补后,很不容易将钢丝绳从修补后的墙体中拔出;另外,由于钢丝绳在左右托板上的固定采用螺钉压紧固定,很容易损坏钢丝绳端头损坏,更不容易将钢丝绳从墙体拔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留洞修补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钢丝绳固定牢固,有效的避免了因钢丝绳拉紧固定过程中钢丝绳出现松动致使托板与墙壁贴合不严密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预留洞修补装置,包括位于预留洞下
方的托板及位于预留洞上方用于支撑托板的钢架,所述托板由左托板和右托板活动连接而成,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皆用钢丝绳吊装于钢架的正下方,所述钢架上通过两个轴设置有两个钢丝卷筒装置,所述钢架上位于两个轴所在的位置还各设置有一个锁紧螺杆,用于吊装左托板和右托板的两根钢丝绳的上端分别固定于两个钢丝卷筒装置上。
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上皆设置有数个用于固定钢丝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钢丝锁紧装置,所述钢丝锁紧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托板下端面的左锁紧块和右锁紧块,所述左锁紧块和右锁紧块相对的面上相同的位置各设有一个锁紧槽,所述左锁紧块和右锁紧块上的锁紧槽相对扣合形成一个竖直的圆柱形锁紧槽,所述左锁紧块和右锁紧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下端穿过固定孔向下锁紧在圆柱形锁紧槽内。
所述锁紧槽内壁设置有螺纹。
所述钢架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滑轮,所述两个钢丝卷筒上的钢丝绳各绕过一个导向滑轮。
所述两个导向滑轮对称位于钢架的两端,所述两个钢丝卷筒也对称位于钢架的两端,且两个钢丝卷筒位于两个导向滑轮的外侧。
所述两个轴上皆设置有用于摇动钢丝卷筒转动的带手柄的摇杆。
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托板的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架通过钢丝绳对托板进行吊装,同时钢丝绳的上端采用钢丝卷筒固定在钢架上,并结合锁紧螺杆对钢丝卷筒的轴进行锁紧固定,在对钢丝绳进行拉紧固定时,只需转动钢丝卷筒便能很好的对钢丝绳进行拉紧,同时配合锁紧螺杆能够很好的对轴进行锁紧,不会使钢丝绳在拉紧锁死的时候出现松动,有效的保证了托板能够与墙面进行完美的贴合;钢丝绳的下端通过左锁紧块和右锁紧块上的锁紧槽扣合形成圆柱形锁紧槽对其进行锁紧固定,并在锁紧槽内壁设置有螺纹,在对钢丝绳下端进行稳定锁紧的同时,还不会损坏钢丝绳,保证钢丝绳原有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钢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板展开时的底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板半折叠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丝锁紧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左锁紧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万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万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