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耳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6845.2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3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永远;高远瞩;李宏阳;陈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柏森松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7/00 | 分类号: | A44C7/00;A61H39/04;A61H23/02;A61N5/06;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保健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眼睛保健功能的耳钉,具体涉及一种可通过振动按摩耳部穴位从而达到眼睛保健作用的耳钉。
背景技术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不单是听觉器官,其上还分布有许许多多的穴位,古典医书《黄帝内经》中记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在中医的耳穴图中任何身体的部位都能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穴位,一只耳朵就像是一个缩着身体、五脏六腑俱全、头朝下而脚朝上的婴儿。这就是身体的缩影全息图,是一个能从局部就能反映出全体的信息。亦即,从一个机体的局部,就能够观察出整个机体的特性,同时也能反映出整体的结构。因此耳穴是全身的信息反应点和控制点,与脏腑经络间息息相关,人体某脏腑或某部位发生病变时即可透过经络反映在耳廓相应的部位上。因此,耳朵上的各个区的反应点具有极大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而且耳针(穴)疗法在临床疗效上已经取得了成功。所谓耳穴疗法简单地说就是透过刺激耳部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和内分泌系统,以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假性近视是由于持续性调节痉挛,使正视眼或远视眼表现出一时性的近视现象,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常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得到矫治。在中医诊断中称近视为(伪)视近怯远。现中医科通过耳穴埋豆贴敷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主要是通过耳部贴豆并按要求按摩耳部的穴位,结合护士传授的用眼卫生知识和眼周穴位按摩或嘱患者认真做眼保健操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7月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至2012年1月已经有记录的病例接近2000例以上。但是,治愈的患者因工作或学习压力的持续存在,眼疲劳持续存在,治疗周期也应相应持续,或采用间断或间歇治疗来提高疗效。而且,日常对耳部的穴位进行按摩,可用以缓解视疲劳,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近视。从图1中的耳穴图可以很清晰看到,相比于其他穴位,对应眼部的穴位是最容易找到的,其处于耳垂的中央,也是人们一般打耳洞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耳钉,该医疗保健耳钉可让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摩耳朵上眼部的穴位,达到随时随地治疗近视,缓解视力疲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耳钉,包括耳钉主体、耳针以及耳堵,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耳钉主体内部安装有纽扣电池,所述耳针包括内部导电针和包裹在导电针外部的绝缘层,导电针与耳钉主体内部安装的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耳堵内置有微型振动装置,当耳针末端连接耳堵时,耳针末端内部的导电针与耳堵内置的微型振动装置电连接,所述耳钉主体或耳堵内设置有可控制微型振动装置的无线控制模块,无线控制模块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疗保健耳钉,体积小,佩戴方便,使用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摩耳朵上眼镜的穴位,达到随时随地治疗近视,有效缓解视力疲劳的效果。且该耳钉成本低,可根据需要做出各种美观和多样化的耳钉主体,具有较大的市场效益。通过控制终端控制微型振动装工作的频率,按摩时间,更具可控性和人性化。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耳钉主体内部安装的纽扣电池为可充电纽扣电池,耳针末端内部的导电针可与充电装置电连接。
在不佩戴时,可将耳针与充电装置连接,为纽扣电池充电,经济环保,延长耳钉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疗保健耳钉上还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布置在耳钉主体贴耳面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耳钉主体内部安装的纽扣电池电连接,所述发热片的开关通过无线控制模块控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疗保健耳钉上还设置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布置在耳堵贴耳面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通过耳堵内部导电装置与耳针末端内部的导电针电连接,所述发热片的开关通过无线控制模块控制。
发热装置的设置可刺激血液流通,达到更好的刺激穴位的效果。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热片为PET聚酯发热片。
PET聚酯发热片厚度薄(仅为0.26mm左右),重量轻,柔性好,高强度绝缘,安全可靠,其工作时有2-13um远红外波长产生,有益人体健康,热转换率高达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柏森松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柏森松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68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老人看护手环
- 下一篇:噻唑烷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