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组装空心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6098.2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组装 空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组装空心梁。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建筑工业化、标准化的深入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被大量使用;现有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通常为实心截面。对于一些大跨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而言,若仍采用实心截面,将会存在以下问题: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用量较大,自重较重,运输和现场吊装困难(一般塔吊和吊车难以承受),给现场施工带来不便,且大跨梁的截面较高,占用较多的建筑空间,将建筑楼层净高压低。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自重轻、少占用建筑空间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重轻、少占用建筑空间的预制组装空心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组装空心梁,包括分别预制的上弦杆、下弦杆和若干剪力块;所述上弦杆的下端和下弦杆的上端分别设有与剪力块相适配的若干凹槽;
组装时,剪力块的两端分别插入上弦杆、下弦杆的凹槽内,剪力块内的预埋螺杆的上端依次穿过上弦杆上预留的圆孔、上钢板垫板后由承压螺栓固定,剪力块内的预埋螺杆的下端依次穿过下弦杆上预留的圆孔、下钢板垫板后由承压螺栓固定;相邻剪力块之间有空隙。
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分别包括混凝土梁,以及预制在混凝土梁内的通长钢筋、构造钢筋、弦杆箍筋;构造钢筋与通长钢筋连接,弦杆箍筋与通长钢筋、构造钢筋连接,构造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该结构能确保上下弦杆的强度和刚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剪力块内还预制有剪力块箍筋,该剪力块箍筋设在预埋螺杆四周,且剪力块箍筋的间距不大于100mm。该结构能提高剪力块的强度和承受力。
按上述方案,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0~100mm,以使剪力块与上下弦杆安装更加牢固。
按上述方案,上钢板垫板、下钢板垫板的平面面积均与剪力块的横截面积相等;上钢板垫板、下钢板垫板的厚度不小于25mm。
按上述方案,上弦杆、下弦杆之间的距离h2不大于剪力块的长度b1、宽度b2的较小值,相邻剪力块的距离s不大于预制组装空心梁的梁高h。该结构在节约材料的情况下确保空心梁的承载力和强度。
按上述方案,上弦杆、下弦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剪力槽,以增强空心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一根上弦杆、一根下弦杆,若干剪力块形成空心梁,其用料少,自重轻,运输和现场吊装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将剪力块的两端分别插入上下弦杆的凹槽内,通过预埋螺杆和承压螺栓固定,安设非常方便,组装效率高;
预埋螺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钢板垫板,提高了空心梁的稳定性,延长了空心梁的使用寿命;
相邻剪力块之间有空隙,可以穿越设备管线,从而增加梁下净高;
该空心梁强度高,其截面小,因此占用建筑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1预制组装空心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预制组装空心梁的分解图;
图3是实施例1上弦杆的配筋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下弦杆的配筋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预制组装空心梁的配筋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的剖面图;
图7是图5的B-B的剖面图;
图8是图5的C-C的剖面图;
图9是实施例2的上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下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弦杆,2、下弦杆,3、剪力块,4、预埋螺杆,5、凹槽,6、剪力槽,7、预留孔,8、上钢板垫板,9、下钢板垫板,10、承压螺栓,11、通长钢筋,12、构造钢筋,13、弦杆箍筋,14、剪力块箍筋,15、现浇混凝土,16、空隙,17、混凝土梁,1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6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