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5477.X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兰卫旗;李康杰;闵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W4/0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无线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平台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代表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不仅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城市安全、国防、空间探测领域和灾后搜救等有害与危险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移动机器人技术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在移动机器人技术中,机器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通信尤为重要。传统机器人通信一般都是基于有线进行传输,利用电缆或者光纤进行信号和数据的传输,有线传输信号稳定,保密性强,不易受到干扰。但有线传输成本大,线缆冗长而沉重,限制了移动平台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灵敏度,甚至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线缆断裂会导致通讯中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延误工作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利用若干无线中继模块,构成无线传感网络,实现机器人与指挥中心的无线传输,克服传统有线传输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若干个无线中继模块和1个传动释放机构,所述传动释放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器人上,每个无线中继模块均安设在传动释放机构的释放端上,从而使无线中继模块随机器人移动;当机器人移动至探测区域内的特定位置时,传动释放机构释放对应的无线中继模块,该无线中继模块与机器人脱离,各特定位置处的无线中继模块形成无线路由,实现机器人与指挥中心之间稳定的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无线中继模块包括无线路由器、充电电池和供电开关,所述充电电池的放电口经供电开关连接至无线路由器;当充电电池需要充电时,充电电池的充电口接入外界电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释放机构包括单片机、舵机、传动轴、支架、N个齿轮、N个齿条以及N个悬挂杆,N为无线中继模块的数目,传动轴的两端固定在支架上,且传动轴的一端与舵机铰接,N个齿轮套设在传动轴上,每个齿轮仅保留完整齿轮的1/N齿,且N个齿轮上的齿相互交错分布,每个齿轮上的齿能够与对应的齿条啮合,每个悬挂杆的一端与对应的齿条固连,每个悬挂杆的另一端用于安设对应的无线中继模块,舵机受单片机控制而运转,带动传动轴旋转,齿轮随传动轴旋转,当齿轮上的齿与对应齿条啮合后,齿条开始移动,从而拖动悬挂杆,直至悬挂杆与无线中继模块脱离,实现无线中继模块的释放。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无线中继模块还包括一外壳,无线路由器和充电电池置于外壳中,外壳的顶端设有一环扣,用于套设在传动释放机构的悬挂杆上,外壳上开有两个端口,用于放置无线中继模块中的供电开关和充电电池的充电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中继箱体,该中继箱体包括一底板,底板的一面固定在机器人上,底板的另一面设有N个腔体,每个腔体内放置1个无线中继模块,这N个腔体无上顶面和下底面,无线中继模块外壳上的环扣从腔体的上顶伸出,从而套设在传动释放机构的悬挂杆上,当悬挂杆与环扣脱离后,腔体内的无线中级模块从腔体的下底滑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探测区域的特定位置(环境恶劣、地形复杂或信号盲区)释放无线中继模块,从而在探测区域构成无线传感网络,保证了数据稳定的传输,有效的扩大了可移动平台的活动范围,提高了设备的工作能力。同时与传统有线通信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通信设施建设的成本,并且避免了有线通信线缆冗长沉重、回收困难的问题,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动释放机构的传动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无线中继模块的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无线中继模块的外壳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中继箱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54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吸气过滤阀
- 下一篇:一种健身用双杠器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