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安全存放可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3264.3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1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俐光;于艺林;陈峰;曹光;陈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闫立德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现场 氧气瓶 乙炔 安全 存放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安全存放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设施工现场使用氧气瓶、乙炔瓶较多,氧气瓶和乙炔瓶属于易爆易燃的危险品。从安全角度要求设置专人保管,瓶体距离明火或散发火花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且应轻拿轻放,严禁敲击、碰撞、抛掷、滚滑,严禁将瓶体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源的场所使用,严禁用40℃以上的热火或其他热源对瓶体进行加热。然而在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经常暴露在大气中,受夏日强热光线的直接暴晒,而且直接饱受雨水侵蚀,与焊工的明火花往往不足10米,且根据焊接的进程需要不断移动乙炔瓶、氧气瓶,也会给瓶底带来一定的磨损,这就会给现场施工带来众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安全存放可移动装置,能有效保证瓶体的安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移动固定方便,使用效果好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由柜体和柜门所组成。柜体呈矩型体。柜体内的空间由分隔板分隔为两个置放瓶体空间。每个置放瓶体空间的前端柜体上设有柜门,每个置放瓶体空间内的柜体底板中部设有固定底托。每个固定底托上端的柜体侧板和分隔板上分别与压簧的一端固定,压簧的另厂端与侧托架中部固定。柜体的两侧板或柜体底板的侧边上设有出管口。柜体的两侧板上端分别设有与每个置放瓶体空间内相通的排气口。柜体的顶部为防雨层。柜体底板的下端四角设万向轮。柜体的两侧板下部设固定支架。
所述的侧托架呈半圆形,或月牙形。所述的排气口内设有排风扇。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与对应的柜体的两侧板轴接。所述的置放瓶体空间内上端设有安全照明灯。
上述结构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瓶体的安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移动固定方便,使用效果好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I)采用了封闭式柜体存放瓶体,能有效地减少外界辐射、雨水、温度的影响,增强了氧 气瓶、乙炔瓶的稳定性。
(II)本装置可以移动和固定,能有效适应施工现场复杂环境,能随时移动又能防止强风力作用下倾覆。
(III)由于设置分隔板,能让氧气瓶与乙炔瓶近距离放置,节约施工现场空间,便于统一管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IV)该装置发明构思独特、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工作性能可靠、操作灵活省力,具有适宜复杂施工环境施工、便于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安全存放可移动装置,由柜体2和柜门4所组成。柜体呈矩型体。柜体内的空间由分隔板9分隔为两个置放瓶体空间。每个置放瓶体空间的前端柜体上设有柜门。各柜门上设把手3,以方便启闭各柜门。每个置放瓶体空间内的柜体底板13中部设有固定底托12。每个固定底托上端的柜体侧板和分隔板上分别与压簧14的一端固定,压簧的另一端与侧托架11中部固定。
柜体的两侧板或柜体底板的侧边上设有出管口8,用于穿入引气导管。柜体的两侧板上端分别设有与每个置放瓶体空间内相通的排气口6,用于使柜体内空气流通。柜体的顶部为防雨层1,用于防雨和防晒。柜体底板的下端四角设万向轮7,用于方便移动柜体。柜体的两侧板下部设固定支架5,所述的固定支架的上端与对应的柜体的两侧板轴接。固定支架的下端上抬时,能随时移动柜体,固定支架的下端顶入地中时,能防止强风力将柜体倾覆。
所述的侧托架呈半圆形,或月牙形。所述的排气口内设有排风扇。所述的置放瓶体空间内上端设有安全照明灯10。
使用时,打开各柜门,取氧气瓶和乙炔瓶,分别放置于两个置放瓶体空间内,左面放置氧气瓶,右面放置乙炔瓶。各瓶体的下端卡置在固定底托中,各瓶体的中部由两侧托架顶持固定。以防移动装置过程中氧气瓶、乙炔瓶瓶发生倾倒或碰撞。
总之,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瓶体的安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移动固定方便,使用效果好和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3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