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十字螺旋对开孔吸脂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1615.7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新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地址: | 1102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 螺旋 对开 孔吸脂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取人体脂肪组织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十字螺旋对开孔吸脂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吸脂针通常以真空抽吸方式工作,即利用真空负压将脂肪组织通过吸脂针的开孔处吸入吸脂针内。现有吸脂针的设计为在针头处设置一单孔,且所述单孔开口较大,这使得吸脂针提取的脂肪颗粒过大,对后续脂肪填充工作的操作带来不便,也影响填充部位脂肪的存活率,另外吸脂针头部设置单一开口也影响脂肪抽吸的效率,还容易造成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抽脂部位凹凸不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字螺旋对开孔吸脂针,既能够多方位、小颗粒提取脂肪,也有效解决了现有吸脂针提取时脂肪活性低、被提取脂肪部位愈后多易出现凹凸不平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十字螺旋对开孔吸脂针,包括手握体和针体,其中针体固设于手握体前端,所述手握体尾端连接吸引管,且所述吸引管远离手握体的一端与一个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所述针体内部中空,且所述针体内部与所述吸引管相通,在所述针体头端沿着针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组开孔,且每组中的两个开孔对称设于针体两侧,沿着所述针体的长度方向看去,任意相邻两组开孔的孔中心连线呈十字状正交。
所述针体头端呈钝头圆柱形。
所述开孔呈两端弧状封闭的长孔,且所述长孔宽度小于针体内径。
任意相邻两组开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十字螺旋对开孔的设计可以在一次抽吸动作中同时提取吸脂针周围全方位的脂肪,大大提高了吸脂效率,并且在提取同等体积脂肪的情况下,相比于单孔吸脂针,本实用新型在组织内抽吸往返的次数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以及对切口的损伤,也避免了因操作经验不足造成抽吸脂肪不均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针体220mm的长度符合常规切口及吸脂范围的设计,3.0mm的外径是对组织相对损伤最小的,而提取的脂肪又相对活性最好的尺寸。市面上长度足够的吸脂针大多管径比较粗,对组织及切口的损伤大,而比较细的吸脂针又相对比较短,在取大腿内侧脂肪时,有时会面临长度不够,取脂肪范围小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开孔呈长度为4.0mm、宽度为1.7mm、两端呈弧状封闭的长孔,既符合脂肪细胞及脂肪颗粒的形态,4.0mm与1.7mm的开口设计也使得每一个开孔吸入的脂肪都不会相互挤压,也不会受到管壁挤压而是一一排列按顺序在吸脂针管壁内移动,从而减小对脂肪组织的损伤,也使脂肪组织在吸脂针内活动自如,更顺畅的被吸出,减少吸脂针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针体头端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为手握体,2为针体,3为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握体1和针体2,其中针体2垂直固设于手握体1前端,所述手握体1尾端连接吸引管,工作时所述吸引管远离手握体1的一端与一个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将脂肪抽吸出来,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为本领域公知技术,所述针体2内部中空,且所述针体2内部与所述吸引管内部相通,在所述针体2头端沿着针体2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组开孔3,且每组中的两个开孔3对称设于针体2两侧,沿着所述针体2的长度方向看去,任意相邻两组开孔3的孔中心连线呈十字状正交,由此形成本实用新型针体2头端的十字螺旋状对开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针体2的外径为3.0mm、内径为2.4mm、管壁厚为0.6mm,所述针体2长度为220mm,且头端呈钝头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在针体2头端共设有三组共计六个开孔3,其中在距针体2最前端4.0mm处开始沿着针体2长度方向均匀螺旋排列所述六个开孔3,且每组中的两个开孔3均对称设于针体2两侧,相邻两组开孔3之间的距离为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孔3呈长度为4.0mm、宽度为1.7mm、两端呈弧状封闭的类椭圆形的长孔。
本实施例中针体2所采用的材质是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晶体结构稳定,无磁性,韧性高的特点,在技术工艺上采用一次成型,不进行二次热处理,从而使强度更稳定,针体2与手握体1连接处采用银焊技术,不仅生物相溶性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蚀性,耐酸碱度好。另外整个吸脂针内外管径光洁度高,使得脂肪与管壁的摩擦系数更低,脂肪在管壁内移动更顺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新,未经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1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