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羽毛球机器人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2899.3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9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山;伍功宇;王钐菖;董继波;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电科创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7/00 | 分类号: | A63B47/00;A63B47/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毛球 机器人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锻炼、体操、游泳、爬山或击剑用的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毛球机器人车架。
背景技术
羽毛球机器人是全自主运动打羽毛球的机器人,能够与人进行对打,目前的羽毛球机器人装载有多种零部件,如专利CN201510334876.4和专利CN201510334869.4公开的羽毛球机器人,其整体质量较重,在搬运过程中一人难以搬动运输,此外,现有的羽毛球机器人的长宽尺寸也较长,一人双壁展开也难以环抱,更加增加了运输羽毛器机器人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羽毛球机器人运输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羽毛球机器人车架,在车架上设置有便于抓持的把手,在运输机器人时能够抓持以便于运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羽毛球机器人车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行走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便于抓持的把手,所述把手数量为至少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面,把手内受到的应力更小,避免多次使用后把手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两端分别布置两个所述把手,在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把手相对所述底座的对称面对称布置,如此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晃动,依靠四个吊点也能及时纠正,难以出现倾倒损坏的情况;并且,采用四个把手,并且相对底座的对称面对称布置,能够更好的方便搬运,在同一端的两个把手,用于同一个人抓持,在搬运时的稳定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在所述底座上端面倾斜设置,从而使所述把手的拉伸方向倾斜,如此,能够避免多次使用后把手因厚度方向受力而损坏。
作为优选,所示车架还包括用于罩盖底座的外壳,所述把手穿过外壳出露在外,能够在保证整体美观的前提下保证能够方便运输。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运输羽毛球机器人时,能够通过抓持把手移动,无需去抓持车架,不会出现找不到抓持位置的问题,能够方便运输羽毛球机器人,此外,至少两个把手能够使得能够允许至少两人共同搬运,避免出现一人搬运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区别于图1的本申请车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区别于图1的本申请车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区别于图1的本申请车架的另一种结构的简示图;
图5为图4中A向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座,2-行走轮,3-把手,4-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羽毛球机器人车架,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设置有行走轮2,底座1用于承载羽毛球机器人的其他零部件,诸如专利CN201510334869.4中的灰机平台等,车架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便于抓持的把手3,把手3数量为至少两个,将至少两个把手3放置在车架上,如此,在运输羽毛球机器人时,能够通过抓持把手3移动,无需去抓持车架,不会出现找不到抓持位置的问题,能够方便运输羽毛球机器人,此外,至少两个把手3能够使得能够允许至少两人共同搬运,避免出现一人搬运难的问题。
具体的,把手3可以是类似门把手3的结构,呈L型,还可以是呈U形的类似抽屉的把手3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即是U形的把手3结构;优选的,采用行李箱上的手拎把手3,如图1和图3所示,该手拎把手3由手把和把手3座构成,手把能够相对把手3座拉伸,如此,能够具有移动的缓冲作用,在运输羽毛球机器人的过程中,能够减小因晃动造成的震动冲击。
如图1和图3所示,把手3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如此,在搬运羽毛球机器人时抓持把手3拉动的方向是向上的,把手3与底座1的之间的作用力多数是沿把手3高度方向,而一般把手3高度大于把手3厚度,因此,与把手3设置在底座1侧面、把手3与底座1之间的作用力多数沿把手3厚度方向相比,把手3内受到的应力更小,避免多次使用后把手3损坏,图2所示结构即是将把手3设置在底座1侧面,此时把手3的高度方向在水平方向,采用把手3运输过程中把手3的厚度方向收到较大的作用力,容易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电科创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电科创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2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