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送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14861.1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7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泽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德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冼汉智 |
主分类号: | B65G47/82 | 分类号: | B65G47/82;B65G11/02;B65G65/48;B24B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刘伟强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光工艺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自动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滚光是指将成批零件与磨削介质一起在滚筒中作低速旋转,靠零件和磨料的相对运动进行光饰处理的过程。
目前运用在蜗杆滚光工艺生产中,在送料环节大多都是采用手工模式,人手送料,这种生产模式生产效率低,过程复杂,劳动强度高,而且人工送料定位精度低,大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程简单、节省劳动力、节省能源、定位精度高的自动送料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送料机构,其包括装料装置、落料装置和送料装置,所述落料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装料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送料装置连接,所述装料装置包括装料器,所述装料器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落料装置包括下料转轴结构和落料斜板,所述装料器通过下料转轴结构与落料斜板连接,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导板,所述落料斜板远离下料转轴结构的一端设有定位卡板,所述送料导板设于所述定位卡板下方,所述送料导板可作往复运动,所述定位卡板与落料斜板之间形成一个落料通道,所述送料导板上设有凹槽,物料通过落料通道进入所述送料导板,所述送料导板可作往复运动,使物料落入凹槽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送料机构,其利用落料斜板倾斜的特点并采用定位卡板与送料导板以及送料导板上的凹槽互相配合作用的方案,使得物料根据自身重力自动向送料导板送料,并且通过落料通道精准落料到凹槽上,过程简单,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定位精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卡板底部与送料导板板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物料的直径,所述定位卡板底部与凹槽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物料的直径,所述凹槽大小与物料的大小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卡板呈直角型,其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落料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横板与落料斜板的板面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竖板与落料斜板远离下料转轴结构的一端形成第二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装料器底面倾斜,所述出料口设于倾斜面的底角处,倾斜的底面使得在装料器里的物料通过其自身重力落到下料转轴结构中,进一步节省能源。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转轴结构包括转轴气缸、转轴连杆、第一转轴、转轴固定架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大小与物料相匹配,所述转轴连杆的一端与转轴气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转轴固定架和第一转轴连接并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当第一转轴的下料槽转动到对准装料器的出料口时,物料会根据自身重力落入到下料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设于第一转轴一侧,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固定架和第二转轴连接并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设置第二转轴起到松动物料的作用,使物料更容易落到第一转轴的下料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转轴结构还包括第三齿轮和皮带,所述第三齿轮设于转轴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皮带与第三齿轮连接并呈三角关系,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调整位置以调整皮带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推料气缸和导板气缸,所述推料气缸通过固定板设于送料导板的一侧,推料气缸作纵向运动推动物料;所述导板气缸设于送料导板下方,其可带动送料导板水平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装置还包括支架、限位侧板、侧板固定块、连杆和连杆固定块;所述落料斜板对应装料器位置固定设于支架上,所述限位侧板通过侧板固定块分别设于落料斜板靠近支架的两侧,所述连杆穿过侧板固定块并通过所述连杆固定块固定设于支架上,固定落料斜板能保证落料的稳定性,且可提高落料的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卡板顶部一侧设有卡板固定板,所述定位卡板通过卡板固定板固定在限位侧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落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料过程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料转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德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冼汉智,未经广州德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冼汉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14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