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作复合底电磁锅的专用装置和电磁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4163.3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4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羽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A47J27/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孙大为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复合 电磁 专用 装置 | ||
1.一种制作复合底电磁锅的专用装置,包括:锅体成形模具(1),发热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盘(2),
所述发热板(3)上分布若干翻边孔(301);
辅助盘(2)上分布与发热板(3)上翻边孔(301)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相匹配的冲头(201);
辅助盘(2)的所有冲头(201)可被挤入至发热板(3)上的翻边孔(301)中,发热板(3)紧贴辅助盘(2)的平面(202);
所述翻边孔(301)在深度方向上有一部分和冲头(201)无间隙嵌合;
翻边孔(301)在深度方向上和冲头(201)空余部分,在压铸或铸造成形后咬合住锅体(402),使发热板与锅体(402)成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复合底电磁锅的专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辅助盘(2)与成形模具(1)为一体式,发热板(3)压入冲头(201),压铸或铸造成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复合底电磁锅的专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辅助盘(2)与成形模具(1)为分体式,发热板(3)压入冲头(201),辅助盘(2)连同发热板(3)一同置入成形模具(1)中的辅助盘预留孔(101)中,压铸或铸造成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制作复合底电磁锅的专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冲头(201)挤入翻边孔(301),发热板(3)紧箍住冲头(201),又紧贴辅助盘(2)的平面(20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复合底电磁锅的专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翻边孔(301)为圆锥漏斗状或三角锥漏斗状或长方锥漏斗状或多边形漏斗状,各个所述翻边孔(301)的形状为一致或不一致。
6.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402)和发热板(3);其特征在于,
发热板(3)与锅体(402)无间隙嵌合为一体;
发热板(3)上的漏斗状翻边孔(301)的锥尖部分(3011)的内外侧均与锅体(402)无间隙嵌为一体;
开口部(3012)与发热板(3)的底部平面形成凹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翻边孔(301)为圆锥漏斗状或三角锥漏斗状或长方锥漏斗状或多边形漏斗状,各个所述翻边孔(301)的形状为一致或不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翻边孔(301)底部凹面的形状为圆形或三角形或长方形或多边形,各个所述凹面的形状为一致或不一致。
9.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402)和发热板(3);其特征在于,
发热板(3)与锅体(402)无间隙嵌合为一体;
发热板(3)上的漏斗状翻边孔(301)的锥尖部分(3011)的内外侧均与锅体(402)无间隙嵌为一体;
开口部(3012)与发热板(3)的底部平面形成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羽,未经李振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41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