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安全上下的平面多滚珠万向行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03115.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荣;李媛;杭斌;徐振;郭伟;徐敏;韩兆武;尹红;王榕;郭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15 | 代理人: | 苏杭,赛晓刚 |
地址: | 6531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安全 上下 平面 滚珠 万向 行动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虚拟现实模拟机上的万向行走设备,属于VR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安全上下的平面多滚珠万向行动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运用于游戏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于集团和企、事业单位,广大的员工以自身行业中的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进行各种不同行业的技术应用已成为今后科学技术发展和学习中的前进方向,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的技术应用已扩展到医学领域、军事航天领域、室内设计领域、工业仿真领域、应急推演领域、设备维修等各种领域。
例如在电力应急推演和电力安全领域的知识宣传和学习的应用中,虚拟现实技术有如下优势:
如何确保在事故来临之时做到最小的损失,定期的执行应急推演是传统并有效地一种防患方式,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投入成本高,每一次推演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投入使得其不可能进行频繁性的执行,虚拟现实的产生为应急演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展模式,将事故现场模拟到虚拟场景中去,在这里人为的制造各种事故情况,组织参演人员做出正确响应。这样的推演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推演实训时间,从而保证了人们面对事故灾难时的应对技能,并且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方便的组织各地人员进行推演,这样的案例已有应用,必将是今后应急推演的一个趋势。
仿真性
虚拟演练环境是以现实培演练环境为基础进行搭建的,操作规则同样立足于现实中实际的操作规范,理想的虚拟环境甚至可以达到使受训者难辨真假的程度。
开放性
虚拟演练打破了演练空间上的限制,受训者可以在任意的地理环境中进行集中演练,身处何地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关网络通信设备即可进入相同的虚拟演练场所进行实时的集中化演练。
针对性
与现实中的真实演练相比,虚拟演练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方便的模拟任何培训科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受训者可以将自身置于各种复杂、突发环境中去,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与相关处理技能。
自主性
借助自身的虚拟演练系统,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组织相关培训指导,受训者等相关人员进行演练,并快速取得演练结果,进行演练评估和改进。受训人员亦可以自发的进行多次重复演练,使受训人员始终处于培训的主导地位,掌握受训主动权,大大增加演练时间和演练效果。
安全性
作为电力培训中重中之重的安全性,虚拟的演练环境远比现实中安全,培训与受训人员可以大胆的在虚拟环境中尝试各种演练方案,即使创下“大祸”,也不会造成“恶果”,而是将这一切放入演练评定中去,作为最后演练考核的参考。这样,在确保受训人员人身安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受训人员可以卸去事故隐患的包袱,尽可能极端的进行演练,从而大幅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确保在今后实际操作中的人身与事故安全。
资源库,通过在数字虚拟空间内实时录制、构建一套应急演练库,并可在虚拟数字环境中再现相应应急演练流程,在虚拟的环境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电力相关培训中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打造虚拟的演练平台,无庸质疑的将是电力培训的一个趋势。
在虚拟实现设备中配套使用的行走平台,在目前的行业中有如下几种且均存在不足和设计缺陷:
滚轮式(算盘式)辊轴按圆弧依次分布的行走平台,这种的行走平台由于辊轴的径向的单向性,只能满足使用者只能在其上按单一方向的行动,不能实现侧横向行走和斜向行走,行为受到限制;
另一种形式是:行走台面为向中部凹陷的平滑面凹槽圆弧状,使用者通过穿戴带有滚轴的特制鞋,在行走台面上依靠滚轴向后滑实现原地的行走,使用这种形式的行走平台最大的限制就是需要穿戴佩戴的鞋具,对于企业公司的员工而言,一方面需要购买大量的各种尺码大小的特制鞋具,一方面由于多人使用,卫生问题难以解决,部分员工更是拒绝和反感使用公共鞋具;造成了成本和卫生上的双重难题,同时,行走平台不是平面的而是弧面的,使得使用者在实际使用中行走感觉怪异,且在转身时,弧面的平台表面由于双脚触碰的点高低不一,使得使用者转身时容易摔绊跌倒,造成使用体验不佳;
以上两种行走平台是最常见的形式,二者还有两个共同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溪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03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