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97844.1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6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姿;王黎清;王小建;张江凌;黄思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汽车饰件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2 | 分类号: | B65G4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邓琪,余中燕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旋转 功能 同步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同步输送装置一般仅能满足相对静态的输送需求,即,从一个工位沿着输送线移动到下一个工位,而不能同时满足输送和旋转需求,更不能实现边输送边旋转的复合运动。然而,越来越多的生产线需要同步输送装置能够同时实现输送和旋转功能。例如,在搪塑线上,搪塑粉末经过搪塑成型后移动到凝胶工位,再从凝胶工位移动到冷却工位。由于搪塑成型后的表皮在凝胶炉和第一节冷却炉中的温度仍然很高,在静态状况下会产生流挂现象,从而导致成型表皮的厚度不够均匀,影响表皮外观。如果搪塑模框在凝胶炉和第一节冷却炉中能够旋转,则可有效改善由于流挂现象产生的表皮厚度不均匀问题,使冷却更均匀,表皮外观更加完美。
因此,本实用新型亟待提供一种能够在凝胶炉中和第一节冷却炉中使模框旋转的同步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以同时实现对被输送物品的输送和旋转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输送轨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以带动被输送物品移动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输送机构上设有用于带动被输送物品旋转的旋转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轨道包括底座以及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面的滑轨和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滑块、齿轮和输送电机,其中,
所述滑块与所述输送轨道上的滑轨配合;
所述齿轮与所述输送轨道上的齿条啮合;
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齿轮连接以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旋转轴、旋转电机和旋转轴销推动气缸,其中,
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输送轨道横向安装,其内部设有用于固定被输送物品的旋转轴销;
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所述旋转轴销推动气缸与所述旋转轴销连接以带动所述旋转轴销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轨道的方向横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同步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被输送物品的支撑模块,其固定于所述输送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四个支撑机构,所述四个支撑机构对称地固定在两个所述输送轨道上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输送轨道上的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面设有导轨、支撑板和支撑板推动气缸,其中,所述导轨垂直于所述输送轨道横向延伸,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支撑板推动气缸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以带动其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轨道的方向横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万向球轴承组。
优选地,所述万向球轴承组包括至少两个万向球轴承。
优选地,所述万向球轴承组的外侧设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输送机构上增设了用于带动被输送物品旋转的旋转机构,当被输送物品输送到预定位置时,可通过旋转机构带动其旋转,从而同时实现旋转和输送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将旋转机构集成在输送机构上,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输送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和4B为图1中的输送机构和旋转机构在不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带有旋转功能的同步输送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输送轨道1以及设置在各输送轨道1上用以带动被输送物品移动的输送机构2,且输送机构2上设有用于带动被输送物品旋转的旋转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被输送物品为搪塑线上的模框4,该模框4通过行车夹具5移动到位,移动到位后行车夹具5放下模框4离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轨道1如图3所示,包括底座11以及平行设置在底座11顶面的一对滑轨12和一对齿条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汽车饰件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延锋汽车饰件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978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震动给料器
- 下一篇:一种公共汽车的防夹手启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