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76854.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9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花;邹中华;李辉;刘宇;杨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鼎辉汽车燃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F02M2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吴兴伟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 天然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然气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指压缩到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且不大于25MPa的气态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压缩天然气是一种理想的车用替代能源,其应用技术经数十年发展已日趋成熟。它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无污染,使用安全便捷等特点,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CNG汽车是指主要由甲烷构成的天然气在25MPa左右的压力下储存在车内类似于油箱的气瓶内,用作汽车燃料。主要工艺过程在CNG汽车站将0.3~0.8MPa低压天然气,经过天然气压缩机升压到25MPa,由顺序控制盘控制,按高、中、低压顺序储存到储气钢瓶组,再由CNG加气机向汽车钢瓶加注。而汽车钢瓶高压气再经过减压装置减压后经燃气混合气向发动机供气。车用压缩天然气,在气化过程中要需要热量,流量需求大,在空气中的热量不能够补充时,需要换热以后才能够气化使用。
中国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保有量也持续增加。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应用于天然气汽车中,其主要功能是对压缩天然气进行加热的作用。压缩天然气进入高压管路后,由于天然气中含有水分,在高压的情况下极易结冰,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情况更为严重。目前CNG汽车上还无该装置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用压缩天然气所需热量不足,无法为车提供充足的动力,低温环境下车用高压天然气在通过零部件时,导致各零部件冻结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解决了在高压、低温环境下,能够为车用压缩天然气提供充足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体;
所述加热箱体的左端设有进气接头,右端设有出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与高压钢管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加热箱体的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之间设有压缩天然气通过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位于加热箱体内部腔室;
所述加热箱体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通过水管与发动机循环水连接,发动机循环水为通过导气管的压缩天然气提供热量;
所述加热箱体的下端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堵头,放水孔与堵头形成密封,防止漏水。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体外围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用于安装固定的抱箍。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为螺旋气管,采用螺旋气管加大了进入加热装置的气体量,使通过的气体能够充分加热。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气瓶与集成加气面板之间,当车辆发动后,压缩天然气进入导气管后,在有发动机循环水的加热箱体空间内流动一定时间后流出;压缩天然气在加热箱体内部流动过程中吸收发动机循环水释放出的热量而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压缩天然气升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采用发动机循环水对经过导气管的压缩天然气进行加热,为车用压缩天然气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并且对能源进行了二次利用,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压缩天然气加热装置,采用发动机循环水对经过导气管的压缩天然气进行加热,解决了低温环境下车用压缩天然气在通过零部件时,导致各零部件冻结的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进气接头,2-加热箱体,3-进水接头,4-出气接头,5-放水孔,6-堵头,7-抱箍,8-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鼎辉汽车燃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鼎辉汽车燃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76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