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6688.2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7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挣鑫;刘黔会;刘振男;范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1/18 | 分类号: | E04B1/18;E02D27/14;E02D27/32;E04F1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建 楼房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楼房建筑均是从平地而起,上面一层直接压在下面一层上,逐层垂直向上延伸,就完成了一座高层楼房,这种楼房的建造方法,历史悠久,在城市发展的早期,用这种建楼的方法建少量高楼,既能够起到城市点缀的作用,又使得居住者倍感舒适,不失为一种好的建楼方法。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展,人们要想继续用这种建楼方法建造高楼,一是缩小楼与楼之间的间距,而是扩大占用耕地的面积,前者造成城市的高楼林立,身处高楼,视界只有几十米,高度的楼群,减弱了对战争的抗击打能力,后者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从而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产生的破坏程度高,使用安全性低,山体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使楼房框架结构在外界作用下容易发生歪斜倒塌,且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差,楼房框架使用舒适度低,难以满足市场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依山修建的楼房框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平台、山体和楼房框架主体,所述地基基础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山体,地基基础平台的顶部靠近于山体的山脚处,所述山体的山坡上浇筑有防护阶梯平台,所述防护阶梯平台的内腔分别预埋置有定台和拉持柱,所述定台与拉持柱相互浇筑为一体,所述拉持柱的底端伸入于山体内。
所述地基基础平台的顶部修建有楼房框架主体,所述楼房框架主体由横梁、立柱和位于立柱底部的柱墩组成,所述立柱与横梁的一端均插接于定台内,所述楼房框架主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的阳台屋檐上开设有植物种植槽。
优选的,所述楼房框架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雨水集排平台,且楼房框架主体的截面外形呈Z型阶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楼房框架主体内置有楼梯,且楼梯的两端分别与防护阶梯平台和横梁相连。
优选的,所述防护阶梯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且防护阶梯平台的截面外形呈Z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地基基础平台内置有污水收集池,地基基础平台的顶部设有污水净化设备,且污水净化设备与污水收集池通过管道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阶梯平台、定台、拉持柱、阳台屋檐和植物种植槽,改进了楼房框架整体的修建结构,利用定台和拉持柱,便于将防护阶梯平台浇筑设置在山体的山坡上,让防护阶梯平台牢固与山体相结合于一体,大幅度提高了防护阶梯平台与山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山体的山坡上形成一处稳固的人工建筑平台,有利于进行楼房框架稳固搭设修建的同时,能够利用防护阶梯平台,对山体起到加固增固以及防止山体水土流失的作用,缩减了该楼房框架结构在修建时对山体产生的破坏程度,极大地降低了山体的山坡处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概率,有效防止该楼房框架结构在外界作用下出现歪斜倒塌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安全性,且在阳台屋檐和植物种植槽的配合下,能够在楼房框架上形成一处植被栽种带与植物绿化带,利用植被特有的装饰作用,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美观度,同时能够利用植被净化楼房框架周围的空气,大幅度提高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质量,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有利于利用楼房框架建筑居住房,提高楼房框架使用时的舒适度,使得该楼房框架结构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雨水集排平台,能够迅速收集与排散雨水,降低雨水对该楼房框架结构造成的侵蚀,从而延长了该楼房框架结构的使用寿命,且Z型阶梯状结构设计的楼房框架,能够提高楼房框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的同时,便于在楼房框架上设置出植物栽种带,使得栽种的植物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改善楼房框架周边的空气状况,从而有利于该楼房框架结构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基础平台、2山体、3防护阶梯平台、4楼房框架主体、41横梁、42立柱、43柱墩、5雨水集排平台、6阳台屋檐、7植物种植槽、8楼梯、9定台、10拉持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6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装修改造的房屋建筑
- 下一篇:供暖系统户端温度控制器测试平台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