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微藻在培养容器内贴壁的管道式冲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60961.0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6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勇;刘松民;李雷;韦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元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C12M1/00;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杭州市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培养 容器 内贴壁 管道 式冲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藻生产与研究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控制微藻在培养容器内贴壁的管道式冲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研究或工业应用领域,微藻尤其是螺旋藻沿着培养容器壁背着培养液的方向生长是一种低等水生植物的正常的趋光生长现象,但暴露在空气中的螺旋藻因缺乏正常的营养供给以及给空气中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生长附着温床而产生污染、变质或腐败,而被污染的螺旋藻飘落到培养液中会给整个培养容器内的螺旋藻带来污染,造成减产甚至产生毒害物质,因此给螺旋藻等微藻研究者和工业规模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有同类技术发明实现通过人工借助刷子或者毛巾和通过连动带带动刷子将贴壁生长的螺旋藻等微藻清理掉,但现有技术或方法的粗犷性和辅助工具的复杂性均会导致产生新的杂菌或杂藻问题,从而影响藻的培养,降低藻的品质,给研究和企业生产带来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微藻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贴壁生长现象时借助压力水流进行定向冲淋的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微藻在培养容器内贴壁的管道式冲淋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容器以及管道装置,所述管道装置置于容器内,所述容器的开口处设有顶盖,所述管道装置包括循环管道与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水源,所述进水管道与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管道上设有若干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循环管道全方位布局固定在离培养液表面1-8cm的高度的地方,水源采用无菌水,无菌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到循环管道内,然后通过循环管道的出水口对容器的侧壁进行喷水工作,有效的控制微藻的贴壁趋光生长现象,由于安置方便且成本低,在整个微藻培养过程中可以做到全程控制,不产生新的杂菌或杂藻污染问题,有效的保证了微藻在培养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管道包括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第一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所述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之间通过第一三通接头与第二三通接头连接,所述进水管道分别与第一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容器的形状,进行自由拼接组合,还能够起到方便安装,方便清洗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道包括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以及长直管,所述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的一端分别与长直管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连接,所述长直管上设有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接头用于连接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保证无菌水不受外界的污染进入循环管道,第一竖直管、第二竖直管的设置能够对长直管起到固定功能,还能能够保证长直管横向布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道装置上设有固定环,所述管道装置通过固定环与顶盖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起到对整个管道装置进行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管道上的出水孔为水平朝下30-6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证无菌水在设定的部位进行喷水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还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马达、旋转杆以及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安装在旋转上,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旋转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达在驱动旋转杆的时候,旋转杆带动旋转叶片转动,能够使得容器内的水充分的循环并充分的接受光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器呈方形设置,所述容器的底部中间凹陷,且为四周梯形拼接斜面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器为方形设计保证循环过程中有足够的阻力,避免形成涡流,容器的底部中间内陷保证中间部位水的循环有足够的落差,避免与外周水循环完全一致,形成常规的类似龙卷风的循环,容器的底部四周梯形拼接斜面的结构保证在底部让外周的水流能快速的进入内圈,形成由外向里的循环,保证循环的合理性的同时,更能有效的起到通过水循环既能将盐分充分溶解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微藻在培养容器内贴壁的管道式冲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道装置示意图一;
图3为管道装置示意图二;
图4为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容器;2、顶盖;3、固定环;4、第一U型管;5、第二U型管;6、第一三通接头;7、第二三通接头;8、第一竖直管;9、第二竖直管;10、长直管;11、进水口;12、马达;13、旋转杆;14、旋转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元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元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60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空气搅拌生物发酵装置
- 下一篇: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U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