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量再生机器联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0410.6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葛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特彼勒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02 | 分类号: | F15B1/02;F15B2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美国伊利诺伊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再生 机器 联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器的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回收该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器的协作期间产生的能量。
背景技术
诸如履带式牵引车、轮式铲运机等运土机器在诸如农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的各种行业中采用。这些机器用于诸如挖掘、拖运、材料推动和倾卸所挖掘的材料等各项任务,并且受工地的作业条件影响。例如,当机器用于推动诸如重石块的材料时,机器推动材料则可需要很长时间,从而造成降低生产力和/或任务效率。
为了提高生产力和/或工作效率,通常结合第一机器使用另一种机器。例如,在一种情况中,当第一机器在推动诸如重石块的材料面临困难时,利用另一种机器,其可以通过接合第一机器的后部来推动第一机器,或可以通过接合第一机器的前部以将第一机器拉回。为了满足两个机器之间或多个机器之间的协作,将联接组件(例如,挂钩、钩件、铰环或推板)安装在运土机器上。然而,两个机器之间的接触在协作期间是难以控制的。不受控制的接触增大了机器部件的疲劳并且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装载过程期间的不可预测的负荷条件还可造成协作作业的机器之间的突然不受控制的接触。目前,机器之间的这种不受控制的接触通过各种技术进行控制,诸如通过该两个机器的小心操纵进行控制或通过联接组件进行控制。但是,这样的技术并未消除机器之间的不受控制的接触或相碰,从而造成大的冲击力并且影响机器生产力。因此,现有技术未能控制冲击力。另外,因不受控制的接触而产生的冲击能量被浪费,并且造成机器部件疲劳,且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
下文称作'756参考文献的美国专利号8170756公开了一种利用用于一批机器的机器间通信系统的挖掘系统,该批机器包括至少两个机器以实现至少第一机器与第二机器之间的受控接触。受控接触是通过降低第一机器的速度或第二机器的速度来实现,并且因此影响机器生产力。另外,'756参考文献公开了推拉操作期间两个机器之间相对高的速度造成不受控制的接触,该接触产生大的冲击力。然而,'756参考文献未公开推拉操作期间的冲击能量的回收。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控制冲击力并且回收冲击能量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能量再生机器联接系统,用于回收在工地中操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器之间的推动操作和拉回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期间产生的冲击能量。该系统包括第一机器和第二机器。第一机器在第一机器的第一端处具有第一铰环构件和第一推杆。第一铰环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机器在第一机器的第二端处具有第一钩件和第二推杆。第二推杆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式蓄能器流体连通。第二机器在第二机器的第一端处具有第二铰环构件和第一推杆。第二铰环构件包括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与第二液压式蓄能器流体连通。第二机器在第二机器的第二端处具有第二钩件和第二推杆。第二推杆包括第四液压缸。第一机器和第二机器适用于协作作业,使得第一机器的第一钩件联接至第二机器的第二铰环构件,且第一机器的第二推杆与第二机器的第一推杆机械接触。
推动操作开始时由第二机器产生的冲击能量可以由再生联接系统获取,并且存储在第一液压式蓄能器中。拉回操作开始时由第一机器产生的冲击能量可以由再生联接系统获取,并且存储在第二液压式蓄能器中。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回收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器的协同工作期间产生的冲击能量,并且还延长了机器和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清晰可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示出彼此协作的两个机器的系统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示出配置成以推动操作和拉回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的两个机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示出彼此协作的两个机器的各部件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示出彼此协作以便存储在推动操作和拉回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期间产生的冲击能量的两个机器的各部件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示出第一机器的具有第二液压缸的第二推杆的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用于回收在两个机器之间的推动操作和拉回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期间产生的冲击能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特彼勒公司,未经卡特彼勒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0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