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50092.3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2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亚;张明高;马文发;王玉安;吴彦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结构 装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高度小于200mm的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分段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构梁与母体板材重合,门架的使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平台或甲板片体结构梁的制作过程中。
船体结构梁在装配时,有结构与板材之间存在间隙的现象,施工人员需依靠焊接门架施加外力,以此来完成结构梁的装配。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装配定位后需清磨门架与甲板或平台焊接而留下的焊接印记;二是人力工时多,以一根14m长的球扁钢为例,需要2人装配、1人清磨,总耗费工时约1小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工装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使船体结构梁装配变得简单方便,且达到减少人力工时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有门框架,门框架的两侧底板固定连接在磁铁上,门框架上部一侧设有拎手、中间焊接顶板、顶丝上端连接转手的螺纹孔后,再将顶丝的下端旋转至顶板中,使顶丝中间处于顶板的高度,最后将顶丝柱连接在顶丝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使用该装置进行结构装配,减轻了劳动强度,省去了清磨补焊,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一根14m长的球扁钢为例,原有装置装配时,需要2人装配、1人清磨,总耗费工时约1小时,且施工起来比较困难。现有装置结构梁装配时,只需要2人装配即可,且操作省时、省力,总耗费工时约0.5小时。与原装置相比节约了0.5小时,结构梁装配效率提高了5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的左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4-1、4-2是分别本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底板与磁铁连接铜护板开孔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磁铁 2、门框架 3、底板 4、连接柱 5、中间隔板 6、拎手
7、顶板 8、转手 9、顶丝 10、顶丝柱 11、铜护板
12、平台或者甲板 13、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的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结构是,该装置包括有门框架2,门框架2的两侧底板3固定连接在磁铁1上,门框架2上部一侧设有拎手6、中间焊接顶板7、顶丝9上端连接转手8的螺纹孔后,再将顶丝9的下端旋转至顶板7中,使顶丝9中间处于顶板7的高度,最后将顶丝柱10连接在顶丝9的下端。
所述门框架2是两个相同门架通过多根连接柱4固定为一体,两个门架之间设有多块中间隔板5。所述磁铁1带有铜护板11。
本实用新型的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
将该船体结构梁装配装置放置在图6所示的结构13与平台或者甲板12存在间隙的位置处,先打开磁铁开关1吸住平台或者甲板12,然后旋转转手8调整顶丝9的高度,使顶丝柱10处于结构的上端面并接触,最后旋转转手8,让顶丝柱10向下旋转,使结构13与平台或者甲板12贴紧,即可完成结构13的装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50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压浪快艇
- 下一篇: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船舶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