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3659.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李骁;朱蒙;张进明;孙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备 门锁 控制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汽车类型种类不断增加,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所需要的舒适性以及豪华性配置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汽车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采用价格昂贵的电容式传感器,算法复杂,成功率低,而且当使用者在携带物品时开启后备箱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及汽车,解决传统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复杂、成本高、开启困难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包括红外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车身控制模块和无钥匙进入系统;
其中,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一接收端,发送第二信号至所述车身控制模块的第二接收端;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发送第三信号至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三接收端,发送第四信号至车身控制模块的第四接收端;
汽车处于上锁状态时,无钥匙进入系统接收到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时对钥匙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一输出端发送解锁信号至车身控制模块的第五接收端,车身控制模块接收到解锁信号时控制后备箱门锁进行解锁;
汽车处于解锁状态时,车身控制模块接收到第二信号和第四信号时,控制后备箱门锁进行解锁。
可选地,无钥匙进入系统通过CAN网络发送第二信号至车身控制模块。
可选地,红外线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均安装在后保险杠下方。
可选地,红外线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的感应范围为高度15cm,宽度30cm。
可选地,车身控制模块通过硬线控制后备箱门锁。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包括接近式传感器、车身控制模块和无钥匙进入系统控制模块,通过接近式传感器判断接近动作,通过无钥匙进入系统控制模块对汽车钥匙进行认证,判断接近动作是否有合法钥匙的使用者发出,避免其他非使用者进行操作,车身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后备箱门锁开启,能够实现无接触开启后备箱,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自动化,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红外线传感器;2、光线传感器;3、无钥匙进入系统控制模块;4、车身控制模块;5、后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后备箱门锁控制装置红外线传感器1、光线传感器2、无钥匙进入系统3和车身控制模块4;
红外线传感器1检测到障碍物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无钥匙进入系统3的第一接收端,发送第二信号至车身控制模块4的第二接收端;光线传感器2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发送第三信号至无钥匙进入系统3的第三接收端,发送第四信号至车身控制模块4的第四接收端;
汽车处于上锁状态时,无钥匙进入系统3接收到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时对钥匙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无钥匙进入系统3的第一输出端发送解锁信号至车身控制模块4的第五接收端,车身控制模块4接收到解锁信号时控制后备箱门锁进行解锁;
汽车处于解锁状态时,车身控制模块4接收到第二信号和第四信号时,控制后备箱门锁进行解锁。
本实施例中,汽车处于上锁状态,需要无钥匙进入系统3对钥匙的合法性进行检测,当身份认证通过后才能开启后备箱;汽车处于解锁状态时,无钥匙进入系统3已经对汽车钥匙进行了身份认证,此时不需要再次对钥匙进行身份认证,当红外传感器和关系传感器感应到接近状态时,后备箱开启。
本实施例中,汽车处于上锁状态或是解锁状态可以通过门锁装置进行反馈,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车身控制模块的第二接收端、第四接收端和第五接收端可以是同一端,也可以是不同端,也可以是其中的任两端为同一端,同样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一接收端和第三接收端可以为同一端,也可以为不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3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重构S盒电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医学检验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