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1528.2 | 申请日: | 201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9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武福;李忠学;祁鹏;张填;唐中旭;刘静;段振枢;杨博;黎少东;武云;杨喜娟;张明禄;陈辅斌;张翔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备用 铰链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机构领域,特指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铰链机构由来已久,旧称合页。合页主要为单轴双铰链板结构,合页一般成对使用。随着不断出现的各种铰链机构苛刻的使用条件,原始的合页已不能满足各种苛刻的条件。在真空设备的铰链设计时,简单的铰链机构不能达到理想的密封和承重要求,于是为真空设备设计了双轴铰链机构。其具有操纵简便、制造成本低廉、制造难度低、装配工艺简单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该机构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在人工的配合操纵下,旋转侧室体(11)开合方便灵活。该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操纵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制造难度低、装配工艺简单和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一种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的实现主要包括:双轴铰链机构部分、固定侧室体(2)和旋转侧室体(11),其中双轴铰链机构部分联接固定侧室体(2)和旋转侧室体(11)。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部分,主要包括固定侧室体转轴(1)、套筒一(3)和套筒二(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一(4)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二(8)、平面推力轴承一(5)和平面推力轴承二(10)、铜衬套(6)、铰链板(9)、旋转侧室体转轴(12)和止挡板(13)。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部分使用斜对角布置且能承受轴向载荷的平面推力轴承一(5)和平面推力轴承二(10),安装时,平面推力轴承一(5)的松环朝下,平面推力轴承二(10)的松环朝上,以防止轴颈很快磨损,从而使轴承失去作用。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部分采用分体结构的铰链板(9)。
所述双轴铰链机构部分使用“∟”形结构的止挡板(13)。
旋转侧室体(11)的转轴定位孔与铜衬套(6)和旋转侧室体转轴(12)之间为小过盈配合,分体结构铰链板(9)通过两个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一(4)和六个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二(8)将固定侧室体转轴(1)和旋转侧室体转轴(12)连接到一起,同时分别使用套筒一(3)和平面推力轴承一(5)以斜角布置的方式实现轴向定位。
旋转侧室体(11)从Ⅱ位置向Ⅰ位置运动(真空设备打开的过程)时,止挡板(13)起止挡定位作用,旋转侧室体(11)的最大展开角为18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面推力轴承与转轴配合,其可承受轴向载荷且转动灵活。
本实用新型铰链板(9)采用分体结构,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操纵简便、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装配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主视图(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俯视图。
1—固定侧室体转轴;2—固定侧室体;3—套筒一;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一;
5—平面推力轴承一;6—铜衬套;7—套筒二;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二;9—铰链板;
10—平面推力轴承二;11—旋转侧室体;12—旋转侧室体转轴;13—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真空设备用双轴铰链机构,其中双轴铰链机构部分连接固定侧室体(2)和旋转侧室体(11)。旋转侧室体(11)从Ⅰ位置向Ⅱ位置运动(真空设备闭合的过程)时,旋转侧室体(11)带动旋转侧室体转轴(12)转动,旋转侧室体转轴(12)通过分体结构的铰链板(9)与固定侧室体转轴(1)双轴配合,使旋转侧室体(11)与固定侧室体(2)完成密封闭合;旋转侧室体(11)从Ⅱ位置向Ⅰ位置运动(真空设备打开的过程)时,止挡板(13)起止挡定位作用,旋转侧室体(11)的最大展开角为180°,并且开合效果较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15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