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7165.7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42;B60N2/44;B60N2/48;B60R21/207;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石其飞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服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安全防护装置能有效地减轻人员伤亡程度以及汽车损坏程度。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运动急剧停止、缺乏缓冲距离以及人体与尖硬物接触都会导致严重伤亡。
因此,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原理可归纳为:对乘员施加约束使之避免在汽车碰撞时与车内物体撞击或被甩出车外;产生软缓冲作用,使速度逐渐下降而避免出现较大的减速度和碰撞力;加大人体与汽车构件的接触面积,避免产生点接触从而使碰撞造成的单位面积挤压力减少或使碰撞力转移到人体非要害部位。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安全防护装置多为适用于儿童的安全座椅或适用于成人的的安全带及安全气囊,新型的汽车安全防护装置将考虑到装置的通用性,减少年龄限制,以便使汽车安全防护工作更加便捷。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椅背、坐垫和固定板,所述椅背侧面设有滑轨,所述滑轨顶端安装有记忆棉颈枕,所述记忆棉颈枕底部安装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侧面均设有护肩,所述安全带底端安装有挂钩,所述坐垫两侧均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内侧安装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内部设有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内部设有气体发生器,所述坐垫顶端设有活动扣环,所述活动扣环顶部设有减震扣带,所述减震扣带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固定环和卡扣,所述椅背底端设有固定轴,所述坐垫底部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底部设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一侧设有滑杆安装口,所述滑杆安装口底端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侧面安装有表层防滑材料刻有花纹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侧面设有固定旋钮,所述椅背侧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面设有若干固定螺栓,所述滑轨外侧安装有手柄,所述固定板侧面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记忆棉颈枕与椅背通过滑轨和手柄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带与减震扣带通过挂钩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扣带与坐垫通过活动扣环和卡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脚踏板与固定底板通过滑杆安装口和滑杆活动连接,所述脚踏板与滑杆通过固定旋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椅背和坐垫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滑轨和手柄能够调整记忆棉颈枕的高度,使使用者更加舒适,通过记忆棉颈枕能够保护颈部,通过活动扣环能够方便拆装安全带,同时减震扣带能够保护使用者的腹部,通过滑杆安装口能够方便拆卸安装滑杆,同时脚踏板可以调节至舒适的高度,防滑花纹起到减震防滑的保护作用,通过安全气囊能够增加缓冲保护,通过固定轴能够调节座椅的角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椅背;2-记忆棉颈枕;3-安全带;4-护肩;5-固定板;6-固定轴;7-固定底板;8-缓冲层;9-滑杆安装口;10-脚踏板;11-固定旋钮;12-滑杆;13-坐垫;14-扶手;15-安全气囊;16-活动扣环;17-卡扣;18-减震扣带;19-固定环;20-挂钩;21-滑轨;22-固定孔;23固定螺栓;24-手柄;25-折叠气囊;26-气体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汉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7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