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燃气预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0020.4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8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冯兆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兆坤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3D1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燃气 预热 功能 高效 燃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炉,具体是一种具有燃气预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炉。
背景技术
燃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是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都属一次性能源,而我国又资源紧缺,据联合国能源机构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用不了五十年就会耗尽,而我国又仅占全世界人平均可开采储量的百分之七。能源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关系 到国家安全,节能势在必行。新的替代落后的,高效节能的替代高耗能的不仅是历史发展趋 势,更是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高效节技术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市场销售及家庭和公共场所使用的各种燃气灶具的供气式,燃烧形式 都是源于几百年的历史,都是供凉燃气燃烧,普遍存在着供氧不足,燃烧速度慢,燃烧不完全,火焰温度低,加热速度慢,热利用率低,燃气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大,以及易烧焦锅壁等缺点。因此急需对现有的燃气炉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以提升其燃气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能大幅度提高燃气燃烧效率的一种具有燃气预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炉。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具有燃气预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炉,其包括面板、分火器、控制器,控制器与分火器间通过导气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管呈螺旋状盘绕在分火器外,其进气端与控制器连接,其出气端与分火器下方的引射器连接。
所述的导气管盘绕设置在分火器与聚能盘之间。
所述的导气管盘绕设置在聚能盘外,并紧贴聚能盘外轮廓设置。
所述的导气管盘绕呈下小上大的锥形状设置。
所述的导气管盘绕呈圆柱状设置。
所述的导气管由铜管制作而成。
所述的导气管由铝管制作而成。
所述的导气管由镀锌铁管制作而成。
所述的导气管截面呈D字形,以增加吸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2、在燃气进入到分火器引射管前,在导气管内就立即被燃烧的火焰对聚能盘加热,进而导气管吸收聚能盘的热量对燃气进行加热,提升燃气本身的温度,从而增加燃烧强度,提升燃气效率。3、盘绕的导气管在起到对燃烧器外泄热量的重复利用的同时,还起到分散聚能盘热量的作用,避免聚能盘温度过高,进一步提升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隐藏面板及炉架后效果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面板、炉架及聚能盘后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具有燃气预热功能的高效燃气炉,其包括面板1、分火器2、控制器3,控制器3与分火器2间通过导气管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管4呈螺旋状盘绕在分火器2外,其进气端与控制器3连接,其出气端与分火器2下方的引射器5连接。
所述的导气管4盘绕设置在分火器2与聚能盘6之间。
所述的导气管4盘绕设置在聚能盘6外,并紧贴聚能盘6外轮廓设置。
所述的导气管4盘绕呈下小上大的锥形状设置。
所述的导气管4盘绕呈圆柱状设置。
所述的导气管4由铜管制作而成。
所述的导气管4由铝管制作而成。
所述的导气管4由镀锌铁管制作而成。
所述的导气管4截面呈D字形,该独特的造型能有效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得导气管能更好的吸取热量,提升管内的燃气温度。
工作原理:在燃气炉燃烧过程中,分火器上的热量向外扩散,并对盘绕在聚能盘内或是外部的导气管进行加热。而在燃气进入引射器燃烧前,均需要通过该被加热的导气管。再者,导气管采用导热系数较好的铜管、铝管甚至是镀锌铁管制作,加上导气管本身的管路较长,因此燃气在导气管内流动时,燃气不断与高温的导气管壁接触,从而产生对燃气预热效果。
当燃气被加热后,燃气其自身分子增大,密度减低,提高了燃气自身的溶氧能力。使得在同等质量的燃气中可溶入更多的氧气,从而提高火焰的传播速度,增加反应区内的反应速度,即燃烧热强度增加。另外,预热后的燃气还可增加其与空气焓值,从而提高燃气的燃烧速度,最终实现提升分火器热效率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兆坤,未经冯兆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0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ALI主控液晶触摸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气灶具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