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报警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8503.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杰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G08B21/14;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报警 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报警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煤气,天然气使用已得到了广泛普及,在使用过程中天然气、煤气的泄漏或因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煤气、燃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发生报警器,这些报警器大多安装在墙壁一侧,虽然能较好的起到报警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平时使用时,煤气、天然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时浓度较高的位置难以确定,如果有时报警器位置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没有达到预警值要求,而人体站立呼吸的部位浓度较高,就会出现报警器没有报警但人体出现中毒或发生爆炸的问题。
现有的声光报警器只具有报警功能,提醒人注意危险,不能迅速响应减少危害的发生,此外,声光报警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报警模块发生故障,当有毒有害气体产生时不能发生报警,对人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家用报警响应预警系统,可有效探测有毒有害气体,并及时做出响应,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家用报警响应系统,包括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声光报警器、吸油烟机、预警响应控制模块,所述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设置在吸油烟机下方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与预警响应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与预警响应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吸油烟机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预警响应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预警响应控制模块用于将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采集的数值与设定值对比判断来控制声光报警器发生报警信号和风机启动迅速抽离有毒有害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为天然气传感器、液化煤气传感器或一氧化碳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响应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响应控制模块设置在吸油烟机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吸油烟机下方靠近控制面板一侧的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有效探测有毒有害气体,发生报警信号,并通过与报警响应控制模块相连的吸油烟机及时抽离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双重的报警功能。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合家庭实用的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范产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探测有毒有害气体,并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家用报警响应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述,一种家用报警响应系统,包括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6、声光报警器4、吸油烟机1、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所述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6设置在吸油烟机1下方靠近控制面板5的一侧,与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连接;所述声光报警器4与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连接;所述吸油烟机1包括风机2,所述风机2与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连接;所述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用于将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6采集的数值与设定值对比判断来控制声光报警器4发生报警信号和风机2启动迅速抽离有毒有害气体。
所述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6为天然气传感器、液化煤气传感器或一氧化碳传感器。
所述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优选为单片机模块,所述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优选设置在吸油烟机内部。
由于吸烟烟机1的控制面板5的高度与人体头部位置高度相近,将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6设置在吸油烟机1下方靠近控制面板5的一侧,可使传感器探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更接近人体接触的有毒有害气体,使报警响应系统探测的有效性提高。
在使用前,在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中设置天然气、液化煤气或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时的预警值。设置后,使用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6探测天然气、液化煤气或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将数值传输至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当探测的数值大于预警值时,预警响应控制模块3控制声光报警器4发送报警信号,同时控制吸油烟机1中的风机2启动抽离有毒有害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的其它形式产品,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改变,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杰,未经陈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8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