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产品的抛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7961.2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9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戚静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利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B24C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8 | 代理人: | 伍志祥,聂启新 |
地址: | 21415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产品 抛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装置,具体涉及用于压铸产品抛丸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用工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压铸产品快速完成抛丸成为制约传统抛丸工作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单纯追求快速抛丸而堆放产品在抛丸室内,容易造成抛丸过程中产品相互磕碰而损伤;再者,抛丸过程中产生的灰尘不能及时排出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三个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申请人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压铸产品的抛丸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压铸产品的抛丸系统,包括进料悬挂装置、抛丸室及除尘装置;
所述进料悬挂装置包括安装于支撑柱上端并伸入抛丸室中的悬挂驱动轨道,所述悬挂驱动轨道上悬挂有挂架;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一级集尘箱、二级集尘箱及三级集尘箱,所述二级集尘箱及三级集尘箱的下端连接有除尘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挂架包括上端悬挂于所述悬挂驱动轨道上的悬挂杆、固定于所述悬挂杆上并上下隔开设置的悬挂圈,所述悬挂圈上设有多个挂具。
所述悬挂驱动轨道包括两条,形成岔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挂架对产品均匀分布,来保证产品抛丸过程中不会相互磕碰,从而保证了抛丸的质量稳定;通过岔轨结构,保证在一个挂架进入抛丸室进行抛丸的时候,另一个挂架能够同步进行装件,实现了不间断连续工作,从而大大的提升了抛丸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集成除尘系统,有效地将抛丸室中灰尘排出,从而避免了灰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悬挂装置;11、支撑柱;12、悬挂驱动轨道;13、挂架;131、悬挂杆;132、悬挂圈;133、挂具;2、抛丸室;3、除尘装置;31、一级集尘箱;32、二级集尘箱;33、三级集尘箱;34、除尘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压铸产品的抛丸系统,包括进料悬挂装置1、抛丸室2及除尘装置3;进料悬挂装置1包括安装于支撑柱11上端并伸入抛丸室2中的悬挂驱动轨道12,悬挂驱动轨道12上悬挂有挂架13;除尘装置3包括依次相连通的一级集尘箱31、二级集尘箱32及三级集尘箱33,二级集尘箱32及三级集尘箱33的下端连接有除尘箱34。
挂架13包括上端悬挂于悬挂驱动轨道12上的悬挂杆131、固定于悬挂杆131上并上下隔开设置的悬挂圈132,悬挂圈132上设有多个挂具133。挂架13上设有4层悬挂圈132,每一层悬挂圈132上设有25个挂具,将产品均匀分布在挂架上,既保证了单次抛丸产品数量,又保证了产品抛丸过程中不会相互撞击磕碰。
悬挂驱动轨道12包括两条,形成岔轨结构。形成岔轨结构,能够使不同轨道上的挂架13进入或出来抛丸室2,在一个挂架抛丸的同时,对另一挂架装件,保证整个抛丸装置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利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科利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7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