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熄焦装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1804.0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6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龙县明龙焦化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0 | 分类号: | C10B39/0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曲靖科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3202 | 代理人: | 戎加富 |
地址: | 655199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熄焦装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焦炉的熄焦方法有干法熄焦及湿法熄焦两种。干法熄焦是用低温惰性气体冷却红焦的一种熄焦方法。干法熄焦在节能、改善焦炭质量方面优于湿法熄焦,但其占地面积大、设备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维修费用高、投资大。湿法熄焦是用水喷淋红焦,包括低水分熄焦、稳定熄焦等,将红焦降至 100 度以下,产生的蒸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其特点为工艺简单,投资省,操作、维护简便。无论是干法熄焦还是湿法熄焦,都会带走红焦的大量热量,为了避免这些能量浪费,目前,一般是通过回收装置将高温水蒸气或惰性气体回收,再进行发电,如申请号为201310748882.5 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320408213.9的实用新型专利等。
随着炼焦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煤预热炼焦技术,煤预热炼焦是将煤先预热至150~250℃再装炉炼焦,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当煤料预热到200℃时,由于堆比重增大,装煤量增加8~10%,由于升温速度加快,结焦时间缩短25~30%,使焦炉生产能力可提高35~40%;②改善焦炭质量,由于快速加热扩大了煤料软化时的塑性温度区间,改善了胶质体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从而提高煤料的粘结性。可多用20%左右的气煤,而不会降低焦炭质量;③由于减少焦化厂外排废水量,预热煤是密封装炉,还可减轻环境污染。
煤一般采用加热炉进行预热,煤预热时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加热炉的能耗较大,增加了炼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熄焦装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能够利用湿法熄焦产生的水蒸气对煤进行预热,充分利用红焦散失的热能,同时降低预热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熄焦装置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回收管和蓄热室,所述回收管与蓄热室相连通,
还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的顶部设置有进煤口,所述进煤口内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有出煤口,所述出煤口内设置有出煤门,所述出煤口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所述加热炉内部设置有搅拌器;
所述加热炉的侧壁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导热层,外层为隔热层,所述内层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且内层与外层之间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有排气管和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且与进气口相通,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除尘器;
所述蓄热室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且加热管与加热腔的进气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附层、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吸附层可拆卸地安装于箱体,所述第一过滤层与吸附层之间为第一积灰腔,所述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之间为第二积灰腔,所述第一积灰腔和第二积灰腔的底部均设置有清灰门;所述吸附层的下方设置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排气管相连,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上方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连接有排空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空管通向一冷凝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圆台形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的底部设置有与加热腔相通的排渣门。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为不锈钢,外层包括支撑层以及包覆支撑层外表面的玻璃纤维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熄焦时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气,利用回收管将这些高温蒸气送入蓄热室存储备用。煤炭预热时,将高温蒸气通入加热腔,将热量通过内层传递至加热炉内的煤炭,同时利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煤炭,使煤炭的受热均匀。温度降低后的水蒸气部分通过排气管排出,部分通过循环管与新通入的高温蒸气混合后重新进入加热腔,以充分利用热能。本系统,回收利用了红焦散失的热量,同时避免煤炭预热时消耗其他能量,降低了预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回收管;2—蓄热室;3—加热炉;4—密封盖板;5—出煤门;6—内层;7—外层;8—搅拌器;9—温度传感器;10—加热腔;11—加热管;12—控制阀门;13—排气管;14—循环管;15—除尘器;16—排渣门;17—冷凝箱;18—箱体;19—吸附层;20—第一过滤层;21—第二过滤层;22—第一积灰腔;23—第二积灰腔;24—清灰门;25—排空管;26—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龙县明龙焦化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马龙县明龙焦化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1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灯号志侦测追踪与辨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熄焦平板闸门开闭执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