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煤岩层理倾角精准测量及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00917.0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1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鑫;卢志国;王振华;马斌杰;康陆浩;葛鹏;赵汗青;赵士琦;姜道阳;朱广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岩层 倾角 精准 测量 切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实现煤岩层理倾角精准测量及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究煤岩层理倾角对煤岩体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中,往往需要按照煤岩体层理倾角加工煤岩试样,使用传统煤岩加工装置加工时,手工将待加工煤岩样一端抬高,因为没有有效的夹持和测量工具,故存在角度测量困难且不准确等问题;此外传统夹具由金属制作,难以将试样夹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试样易出现滑动、偏转等情况;此外加工过程中废水不能有效回收再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测量煤岩层理倾角并可实现精准切割的煤岩加工装置,加工过程中利用液压油缸将加工平台一端抬高,使其倾斜与水平面成相应角度,并通过刻度盘精确读取倾角,实现精准加工;改用橡胶夹具有效提高夹持效果;增加过滤装置,滤除废水中的煤岩碎渣以便废水循环利用。该装置显著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经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试样加工中煤岩层理倾角测量不准确,加工过程中容易滑动、偏转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测量煤岩层理倾角并可实现精准切割的煤岩加工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固定待加工煤岩试样,同时准确测量煤岩层理倾角实现了精准切割,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回收再利用,既经济又环保。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测量煤岩层理倾角并可实现精准切割的煤岩加工装置,主要包括加工槽、加工平台、固定板、调节螺栓、待加工煤岩试样、排水口、可移动橡胶夹具、轨道、刻度盘、转轴、液压油缸和过滤装置。所述的加工平台位于加工槽中央,一端通过转轴与加工槽滚动链接,另一端与液压油缸铰接;所述的固定板焊接于加工平台上;所述的调节螺栓穿过固定板与可移动橡胶夹具固接;所述的待加工煤岩试样放于加工平台上方,由可移动橡胶夹具夹紧;所述的排水口位于加工槽底部;所述的可移动橡胶夹具位于加工平台上方,下端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的轨道位于加工平台中部;所述的刻度盘固定在加工槽一侧;所述的液压油缸底部与加工槽焊接,顶部铰接于加工平台;所述的过滤装置上端与排水口连接,下端开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轨道位于加工平台中央,与可移动橡胶夹具滑动连接,实现可移动橡胶夹具的有向运动,并且轨道表面涂润滑剂以减小可移动橡胶夹具在轨道内滑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刻度盘固定在加工槽一侧,刻度盘为四分之一圆周,划分刻度时将90°平均划分为180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板焊接于加工平台上,中部开孔,并且在孔内表面车有与调节螺栓相匹配的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过滤装置上端连接于排水口,下端开放,根据需要连接管路或储备容器,将已滤掉碎渣的废水重复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液压油缸底部与加工槽焊接,顶部铰接于加工平台,可灵活调节加工平台一端的高度,使加工平台绕另一端转轴旋转,通过刻度盘准确读取加工平台旋转角度,进而推算待加工煤样试样层理倾角实现精准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简单方便,成体低廉,可循环多次使用;旋转调节螺栓推动可移动橡胶夹具,有效夹持待加工煤岩试样;可以调节加工平台倾角,满足试样对任意层理倾角的精准加工要求;并可利用过滤装置滤除废水中的碎渣,回收重复利用废水,节约用水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可实现煤岩层理倾角精准测量及切割装置侧视图;
图2一种可实现煤岩层理倾角精准测量及切割装置俯视图。
图中:1-加工槽;2-加工平台;3-固定板;4-调节螺栓;5-待加工煤岩试样;6-排水口;7-可移动橡胶夹具;8-轨道;9-刻度盘;10-转轴;11-液压油缸;12-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00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轴馈电天线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车载电动偏心轮盘式换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