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漏方法、检漏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7850.7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0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贾晖;杨宝海;坂本仁;羽贺元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18 | 分类号: | G01M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漏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应用于包括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的检漏装置,用于检测电子设备中的液冷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液冷管道包括N个冷却支路,N个冷却支路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的N个电路板上,在每个冷却支路上固定有与其对应的电路板电连接的检测电路,液冷管道中的工质挥发后为目标气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主控电路获取各检测电路检测的与目标气体泄漏浓度对应的浓度数据;主控电路根据任一检测电路检测的浓度数据确定与任一检测电路对应的冷却支路是否出现泄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简单的检测,就能够发现电子设备的液冷管路是否出现了泄漏,并且在出现泄漏时能定位出泄漏的冷却支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漏方法、检漏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高配置的服务器、机柜等设置有多个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电子设备,散热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液冷散热系统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和低噪等优点得到广泛使用。液冷散热系统最大的故障是泄露,泄露早期源于微漏,在微漏阶段及时发现并做出处理,可以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当制冷液泄露时,若泄漏的工质以液体滴漏出来,现有技术通过检测电子设备机柜内的底部是否有制冷液来确定液冷管道是否发生泄露。但是,若制冷液为易挥发的工质时,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大量实测总结出液位、排气温度、环境温度、排气压力等状态参数在各种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数据库,一旦检测到制冷液的液位与其他状态参数不匹配,则认为出现了泄漏,这种方法中需要检测和对比大量的数据,很复杂。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各种应用语场景下都能获取状态参数与液位的对应关系,比如液冷管道中的冷却液为部分相变(气液混合态)时就没有相应的对应关系。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简单的检测,就能发现电子设备中的液冷管道是否出现泄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漏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检测电路和主控电路的检漏装置,所述检漏装置用于检测电子设备中的液冷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所述液冷管道包括N个冷却支路,所述N个冷却支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N个电路板上,在每个所述冷却支路上固定有与其对应的电路板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其中,所述N是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所述液冷管道中的工质挥发后为目标气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控电路获取各检测电路检测的与所述目标气体泄漏浓度对应的浓度数据;
所述主控电路根据任一检测电路检测的浓度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检测电路对应的冷却支路是否出现泄漏。
本申请实施例在对电子设备的液冷管道进行检漏时,根据检测电路检测的浓度数据确定与检测电路对应的冷却支路是否出现泄漏。通过简单的检测,就能够发现电子设备的液冷管路是否出现了泄漏,并且在出现泄漏时定位出泄漏的冷却支路。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路板、处理模块和检测探头,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检测电路对应的冷却支路上、且与其固定的冷却支路对应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检测探头固定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或者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检测探头进行检测得到与所述目标气体泄露浓度对应的浓度数据;所述主控电路获取各检测电路检测的与所述目标气体泄漏浓度对应的浓度数据,包括:所示主控电路获取各检测电路的处理模块得到的所述浓度数据。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探头可以包括能够与所述目标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使得阻值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所述浓度数据可以是与所述可变电阻的阻值变化对应的数据。具体地,浓度数据可以是可变电阻的阻值、可变电阻两边的电压值、流经可变电路的电流值、或者与可变电阻串联的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等。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变电阻传感器可以是二氧化锡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7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