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94022.8 | 申请日: | 201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大正科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27/12;C09D125/14;C09D169/00;C09D5/33;C09D7/80 |
代理公司: | 11357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隔热涂料 制备 混合物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水性氟碳乳液树脂 水性聚氨酯乳液 羟基丙烯酸树脂 双酚A聚碳酸酯 第二混合物 第一混合物 反射隔热 环保标准 纳米材料 苯乙烯 分散剂 改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氟碳乳液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双酚A聚碳酸酯与第二混合物(由纳米材料与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改性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等制成)制成第三混合物,然后将第三混合物倒入先行制备的第一混合物(由分散剂等制成)中,最终得到一种环保隔热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低,符合环保标准(远远优于国家标准),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反射隔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环保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取暖装机量不断增加,建筑能耗比例随之不断上升。同时,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能源日益紧张,节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话题。于建筑节能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筑外墙和门窗、玻璃幕墙的隔热保温。
针对目前的外墙装饰材料现状,我国各级政府陆续颁布了相关规定,提倡在住宅、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及构筑物等装修工程中应用建筑涂料,多层住宅及一般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外墙装饰宜使用寿命期5年以上的建筑涂料,高层建筑宜使用寿命期10年以上的建筑涂料。
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反射日光的涂料,但是真正同时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隔热涂料并不多,因为这些涂料通常是依赖于外加的具有反光性能的材料(如玻璃微珠)发挥作用,很难获得优良的隔热效果。
另外,很多涂料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环保性差,不符合当前的绿色环保诉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环保性差和隔热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分散剂、流平剂、成膜助剂和硅烷偶联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备用;
(2)将纳米六硼化镧、纳米氧化铬、纳米二氧化钛加入聚乙二醇200中,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改性的羟基丙烯酸树脂,超声分散20~30分钟,得到第二混合物,备用;
(3)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氟碳乳液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与双酚A聚碳酸酯混合均匀,低速搅拌分散,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步骤(2)所得第二混合物,中速搅拌分散,得到第三混合物;
(4)将步骤(4)所得第三混合物倒入步骤(1)所得第一混合物中,高速搅拌分散,过滤,即得。
优选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氟碳乳液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双酚A聚碳酸酯、第二混合物和第一混合物的质量比为30~40:20~25:15~20:10~12:15~20:10。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混合物中,分散剂、流平剂、成膜助剂、硅烷偶联剂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3~4:0.1~0.2:0.3~0.4:0.2~0.3:10。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混合物中,纳米六硼化镧、纳米氧化铬、纳米二氧化钛、聚乙二醇200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改性的羟基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5~6:3~4:1~2:20~30:10。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铵盐分散剂。
优选的,所述流平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为乙二醇丁醚。
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或环氧基有机硅烷偶联剂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改性的羟基丙烯酸树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与羟基丙烯酸树脂于分散釜中搅拌、分散,过滤,即得;其中,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与羟基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大正科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阳大正科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94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