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校准中心的聚晶涂漆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8587.5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1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杨小林;钱立海;丁先良;曹磊;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远线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6;H01B13/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4061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校准 中心 涂漆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校准中心的聚晶涂漆模具。本模具包括烧结体以及模套,模套中设置有连通两侧开口的管腔,模套的下侧管身上设置有环状的定位槽,所述模套的管腔上侧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烧结体的空部;烧结体包括处于聚晶模芯和烧结粉体,烧结粉体嵌设固定在空部中,聚晶模芯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并和所述管腔相贯通的涂漆孔,烧结粉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涂漆孔相配合的通孔;涂漆孔包括定径区,除定径区之外的所述涂漆孔的孔径沿其中轴线方向的大小相异。本涂漆模具在工作时可以时刻保持与漆包线同心同轴,从而保证漆包线漆膜均匀,具有涂覆效果佳和漆膜表面光滑等优点,也有效地保证了漆包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备涂漆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校准中心的聚晶涂漆模具。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模具法涂漆应用以来,模具法涂漆使用的是天然钻石涂漆模、钨钢涂漆模和红宝石涂漆模。天然钻石由于尺寸限制只能加工小规格涂漆模具(模具规格<0.800mm),而大规格涂漆模具(模具规格≥0.800mm)模芯材料使用的是钨钢和红宝石。钨钢和红宝石因加工简单、表面粗糙度良好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成为涂漆模具的主流产品。
钨钢和红宝石涂漆模具因耐磨性较差,长时间使用时模具必然存在规格变大、模孔表面产生沟槽、椭圆度大等现象,在电磁线的涂漆过程中易出现漆瘤、漆偏、漆层不均以及漆膜厚度不合格的现象,同时由于钨钢涂漆模具模孔加工手段单一和不易精确控制孔径、孔型、同心度等因素,在高端电磁线生产中已出现种种不利因素,如成品线漆偏、耐电压低、附着性差等,阻碍了电磁线电气、机械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企业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校准中心的聚晶涂漆模具,本涂漆模具在工作时可以时刻保持与漆包线同心同轴,从而保证漆包线漆膜均匀,具有涂覆效果佳,不产生偏心现象,漆膜表面光滑等优点,也有效地保证了漆包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校准中心的聚晶涂漆模具,包括烧结体以及管状且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的模套,所述模套中设置有连通两侧开口的管腔,模套的下侧管身上设置有环状的定位槽,所述模套的管腔在其上侧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固定烧结体的空部;所述烧结体包括处于内部的聚晶模芯和将聚晶模芯包覆在其中的烧结粉体,所述烧结粉体嵌设固定在空部中,所述聚晶模芯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并和所述管腔相贯通的涂漆孔,所述烧结粉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涂漆孔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涂漆孔包括定径区,除定径区之外的所述涂漆孔的孔径沿其中轴线方向的大小相异。
优选的,所述模套在定位槽上侧的管身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定位的定位凹环;所述模套出口一侧端面呈平面状。
优选的,所述模具还包括涂漆架,所述涂漆架上设有若干一端呈开口状的条形卡槽,此若干条形卡槽的中轴线彼此平行;所述条形卡槽的槽宽大于所述定位槽的直径,且条形卡槽的槽宽小于所述模套的管身直径,所述模套通过所述定位槽活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卡槽中;所述涂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其自身定位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涂漆孔的下侧为进口,上侧为出口;所述涂漆孔自其进口一侧至出口一侧依次分为入口区、润滑区、压缩区、定径区和出口区,相邻区域的连接处的孔径相同,且所述涂漆孔的孔径从入口区至定径区依次减小,所述出口区的孔径大于所述定径区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入口区、润滑区、压缩区以及出口区沿涂漆孔中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呈梯形状;所述定径区沿涂漆孔中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呈矩形状。
优选的,所述入口区的高度大于润滑区的高度,且入口区的高度小于压缩区的高度,所述出口区的高度小于定径区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模具中的烧结体的制备工艺中使用了石墨套,所述石墨套呈整体状,且石墨套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石墨孔,此多个石墨孔的中轴线彼此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远线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精远线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8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星载DSP软件在轨更新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连续定位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