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LED显示屏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4239.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2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薛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结构 单芯片 四色 立体LED显示屏 发光像素 发光 封装结构 电连接 引脚 支架 显示屏 驱动器 对称放置 封装材料 矩阵排列 色温调节 右眼光路 左眼光路 分辨率 上表面 灵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LED显示屏,包括驱动器和多个矩阵排列的发光像素(10),所述发光像素(10)包括:第一发光结构(100)、第二发光结构(200)、封装材料(300),所述封装结构(300)上表面为圆锥形,所述第一发光结构(100)和所述第二发光结构(200)对称放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结构(100)和所述第二发光结构(200)均包括: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支架(1012)、引线、引脚,所述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设置于所述支架(1012)上,所述引线一端与所述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引脚电连接。本发明的实施例立体LED显示屏的发光像素通过采用圆锥形封装结构实现左眼光路和右眼光路的编转,通过采用四色单芯片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使该显示屏色温调节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LED显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立体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小间距LED显示屏作为显示屏的细分市场,已经成功开拓出了显示屏领域的“蓝海”市场。同样,裸眼3D产品也被赋予了同等的期望值。2013年这一技术兴起后,引起了LED显示屏行业的轰动。相较于传统的3D显示屏,裸眼3D LED显示屏是一种无需佩戴专业眼镜,通过肉眼即可观看到屏幕上立体生动的3D效果。
裸眼式3D可分为视差屏障技术、柱面透镜技术和指向光源技术三种。在观看的时候,观众需要和显示设备保持一定的位置才能看到3D效果的图像。目前市场的大部分裸眼3D LED显示屏都是基于三色发光芯片,色域较窄且分辨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LED显示屏。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LED显示屏,包括:驱动器和多个矩阵排列的发光像素10,所述发光像素10包括:第一发光结构100、第二发光结构200、封装材料300,所述封装结构300上表面为圆锥形,所述第一发光结构100和所述第二发光结构200对称放置,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结构100和所述第二发光结构200均包括: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支架1012、引线、引脚,所述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设置于所述支架1012上,所述引线一端与所述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引脚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四色LED发光单芯片1011为RGBY四色LED单芯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1021、第二引线1022、第三引线1023、第四引线1024、第五引线102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脚包括:第一引脚1031、第二引脚1032、第三引脚1033、第四引脚1034、第五引脚1035、第六引脚1036,其中,
所述第一引线1021、所述第二引线1022、所述第三引线1023、所述第四引线1024、所述第五引线102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引脚1032、所述第三引脚1033、所述第四引脚1034、所述第五引脚1035、所述第六引脚1036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引线1021、所述第二引线1022、所述第三引线1023、所述第四引线1024、所述第五引线102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四色发光单芯片1011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RGBY四色LED单芯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衬底11之上的蓝光缓冲层101、蓝光稳定层102、蓝光n型层103、蓝光有源层104、蓝光阻挡层105、蓝光p型层106,设置于所述蓝光缓冲层101之上的第一红光结构21、第一绿光结构31、第二红光结构22、第二绿光结构32,位于所述蓝光p型层106、所述第一红光结构21、所述第一绿光结构31、所述第二红光结构22、所述第二绿光结构32之上的第一氧化隔离层107,位于所述第一氧化隔离层107内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42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