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81462.X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林;祝文畏;王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陈勇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抱柱梁 竖向构件 承重构件 置换 高层建筑 千斤顶 预应力支撑 预置 抗侧力结构 上部建筑物 支撑结构 拆除 上端 隔墙 加载 楼层 越层 柱凿 浇筑 建筑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拆除上部建筑物的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一楼层的承重构件进行置换的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按设计要求分批次的安装越层托换支撑结构:(1),在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安装上抱柱梁;在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安装下抱柱梁;(2),在上抱柱梁与下抱柱梁之间设置在预应力支撑柱;接着,在预应力支撑柱的上端与上抱柱梁之间放置预置千斤顶,通过预置千斤顶加载。A1,将第N层的隔墙拆除;A2,搭建水平抗侧力结构。第二,第N层的竖向构件柱置换;将第N层中位于上抱柱梁与下抱柱梁之间的竖向构件柱凿除,然后在竖向构件柱的凿除部位重新浇筑新的竖向构件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置换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某一楼层由于商品混凝土标号过低或者浇筑问题,导致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引起竖向构件、水平构件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必须对承重构件进行整体置换;而高层建筑的中间楼层强度严重不足时,如采用拆除上部重新进行浇筑的方法,则不仅经济代价巨大,而且耽误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拆除上部建筑物的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一楼层的承重构件进行置换,并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的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安装越层托换支撑结构;
安装越层托换支撑结构的施工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安装上抱柱梁;在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安装下抱柱梁;
(2),在上抱柱梁与下抱柱梁之间设置在预应力支撑柱,且预应力支撑柱的下端与下抱柱梁相连接;接着,在预应力支撑柱的上端与上抱柱梁之间放置预置千斤顶,通过预置千斤顶加载,使预置千斤顶的下端抵在预应力支撑柱的上端面上,预置千斤顶的上端抵在上抱柱梁上;再接着,预置千斤顶继续加载,将第N+1层的部分竖向荷载通过预应力支撑柱传递到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
第二,第N层的竖向构件柱置换;
第N层的竖向构件柱置换的施工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N层中位于上抱柱梁与下抱柱梁之间的竖向构件柱凿除,然后在竖向构件柱的凿除部位重新浇筑新的竖向构件柱,从而实现第N层的竖向构件柱置换。
本方案的高层建筑承重构件整层置换方法中由于通过预置千斤顶继续加载,将第N+1层的部分竖向荷载通过预应力支撑柱传递到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这样不仅可以完全消除越层托换支撑结构与竖向构件柱之间的连接间隙,而且在凿除第N层中的竖向构件柱之间,提前将第N+1层的部分竖向荷载通过预应力支撑柱传递到第N-1层的竖向构件柱上;从而保证在将第N层中位于上抱柱梁与下抱柱梁之间的竖向构件柱凿除的过程中以及凿除后,能够有效避免第N层以上的建筑物发生沉降,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从而实现在不拆除上部建筑物的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一楼层的承重构件进行置换,并且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
作为优选,第一步骤与第二步骤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A1,将第N层的隔墙拆除;A2,搭建水平抗侧力结构,水平抗侧力结构包括呈X字形分布的左倾抗侧力梁与右倾抗侧力梁,左倾抗侧力梁的上端与第N层的楼顶的水平构件梁连接,左倾抗侧力梁的下端与第N层的楼顶的水平构件梁连接,右倾抗侧力梁的上端与第N层的楼顶的水平构件梁连接,右倾抗侧力梁的下端与第N层的楼顶的水平构件梁连接。
本方案的水平抗侧力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第N层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确保在风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4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体结晶自愈灌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