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1050.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2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高麟;汪涛;樊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68;B01D53/86;B01D53/70;B01D53/75;B01D53/78;B01D53/48;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0094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物 焚烧 烟气 净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方法,以解决有效控制二噁英排放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对固废物焚烧烟气进行主要脱除目标物为氯化氢的脱氯处理;对脱氯处理后的固废物焚烧烟气进行高温烟气除尘净化处理;上述操作发生在固废物焚烧烟气的温度尚处于400℃以上的过程中。由于在4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不易在固废物焚烧烟气的粉尘颗粒上催化形成二噁英,此时,通过高温烟气除尘净化处理使合成二噁英的氯化氢与粉尘颗粒气固分离,相当于使氯化氢与粉尘颗粒在还没有进入合成二噁英的适宜温度区间时就进行了分离,彻底切断了这些被分离的氯化氢与粉尘颗粒之间结合进而合成二噁英机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方法和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因焚烧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大量应用。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固废物焚烧烟气,为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这些固废物焚烧烟气需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以充分脱除其中的污染物后才能排放。固废物焚烧烟气中的污染物主要为粉尘、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和二噁英。由于二噁英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剧毒物质,因此,控制二噁英的排放是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的重中之重。
固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主要来源为:固废物焚烧烟气中的粉尘上含有的大分子碳、不完全燃烧的碳粒和催化物质,它们与固废物焚烧烟气中的氯化氢在≥250℃且<4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进而在粉尘颗粒上催化形成二噁英。这样生成的二噁英是以颗粒态存在的,而颗粒态是固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主要存在形式。针对上述成因,目前的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体系普遍采用了先“低温控制”后“高效除尘净化”的技术构思来控制二噁英排放。
在一个采用上述技术构思的典型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体系中,热分解产生的高温固废物焚烧烟气(一般温度将达到1200℃)首先通过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利用后再通过急冷装置迅速降温到150℃左右,然后通过布袋过滤器进行除尘净化,最后通过湿法脱硫后排入大气。该体系中,由于急冷装置将固废物焚烧烟气迅速降温到有利于二噁英生成的温度之下,从而抑制了二噁英生成;而布袋过滤器能够进行较为高效的气固分离,有效去除了颗粒态二噁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方法和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系统,以解决有效控制二噁英排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废物焚烧烟气净化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对固废物焚烧烟气进行主要脱除目标物为氯化氢的脱氯处理;对脱氯处理后的固废物焚烧烟气进行高温烟气除尘净化处理;上述操作发生在固废物焚烧烟气的温度尚处于400℃以上的过程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脱氯处理采用了向固废物焚烧烟气中注入用于与氯化氢反应的脱氯剂的方式脱除氯化氢。
进一步的是,所述脱氯剂采用碱金属型脱氯剂和碱土金属型脱氯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脱氯剂采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物质的钙基脱氯剂。
进一步的是,所述高温烟气除尘净化处理采用通过过滤部件对固废物焚烧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物理拦截的高温烟气过滤器进行除尘净化;其中,所述高温烟气过滤器具有将已过滤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含量控制在10mg/Nm3或5mg/Nm3以下的过滤效率。
进一步的是,确保所述脱氯处理后的固废物焚烧烟气中含有所述脱氯剂的粉尘且该脱氯剂的粉尘能够随固废物焚烧烟气的过滤而附着于所述过滤部件的表面。
进一步的是,若将实施所述脱氯处理的设备定义为脱氯处理单元,则在所述脱氯处理单元与高温烟气过滤器之间建立粉尘物质循环回路,以使由高温烟气过滤器拦截的粉尘物质作为脱氯剂的组分返回脱氯处理单元。
进一步的是,所述脱氯处理和高温烟气除尘净化处理发生在固废物焚烧烟气的温度尚处于>400℃且≤800℃的过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1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