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聚合物衍生碳包覆Li3 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76878.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4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明;吴敬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聚合物 衍生 碳包覆 li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聚合物衍生碳包覆L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导电聚合物衍生碳包覆Li
背景技术
自1859年Gaston Plante提出铅-酸电池概念以来,化学电源界一直在探索新的高比能量、循环寿命长的二次电池。1990年日本SONY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并实现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迅速成为近几年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开发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最关键是寻找一种合适的阴极材料,使电池具有合适的充放电电压区间、足够高的锂嵌入量和较好的锂离子脱嵌可逆性,以保证电池的高电压、大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钴酸锂、锰酸锂和三元材料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已在商业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应用,并展示出良好的电化学行为,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原料来源问题、理论比容量偏低等缺陷,已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基于磷酸根聚阴离子的框架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高安全性和非凡的电化学性能,被公认为有前途的替代正电极。特别是单斜相的L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76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