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及其气化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8713.0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齐永锋;王妹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06;C10J3/7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气化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反应炉体,设置在反应炉体顶部的上料口(15)以及设置在反应炉体底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炉体由双层同轴耐热钢管构成,所述双层同轴耐热钢管形成中空的炉壁夹套(16),所述炉壁夹套(16)内从上至下设有若干个不规则挡块(18),所述反应炉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干燥区、裂解区、氧化区、还原区和灰室(27);所述氧化区内设有Y型裂解气隔离分流装置(19),所述Y型裂解气隔离分流装置(19)的下部为等径耐热钢管(19-1),上部为V型同轴坡面(19-2),所述V型同轴坡面(19-2)上均布设有若干个圆孔(19-3),所述Y型裂解气隔离分流装置(19)内设有氧化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0),所述Y型裂解气隔离分流装置(19)底部设有上活动炉排(21),所述还原区底部设有下活动炉排(24),所述还原区顶部设有还原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2);所述灰室(27)由三层耐热钢板卷制而成后与上下法兰形成焊接,所述三层耐热钢板卷制后分别形成中空的灰室内层夹套(29)和灰室外层夹套(28),所述灰室(27)底部炉壁上设有氧气输送接口(13)和水蒸气输送接口(14),所述氧气输送接口(13)与所述灰室外层夹套(28)相连通,所述灰室外层夹套(28)上设有氧气输送管(23),所述氧气输送管(23)与所述氧化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0)相连通,所述水蒸气输送接口(14)与所述灰室内层夹套(29)相连通,所述灰室内层夹套(29)上设有水蒸气输送管(26),所述水蒸气输送管(26)与所述还原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2)相连通,所述灰室(27)上方设有上活动闸板(11),所述上活动闸板(11)上方的内层耐热钢管壁上设有方便气体进入炉壁夹套(16)内的等径炉壁夹套入口(25),所述灰室(27)的下方设有下活动闸板(12);所述反应炉体一侧的炉壁上轴向设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与反应炉内部连通,所述取样装置由热电偶接口(3)、固体取样钩(5)、固体取样管(6)和气体取样管(4)构成,在其中任何一只取样装置中均可拆卸上述部分部件后,安装点火装置(1)和泄压管(2),所述氧化区和还原区内设有搅拌棒(7),所述搅拌棒(7)通过取样装置穿入所述反应炉体内,所述反应炉体另一侧炉壁上方设有储气罐接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活动炉排均由耐热钢板、连接件和活动钢杆组成,活动钢杆一端伸出炉外,通过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进行驱动,上、下活动炉排排列后为圆形,直径略小于炉膛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动闸板(11)设置在双层耐热钢管与灰室之间,下活动闸板(12)设置在灰室底部,上、下活动闸板均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7)为Z型搅拌棒,搅拌棒(7)通过取样装置穿入炉内,搅拌棒(7)可沿轴向移动,用于炉内物料搅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0)和还原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2)均为弯曲呈圆形且对接密封焊接的圆管,圆管上设有1个连接头(31)和均布设有6个喷嘴(30),喷嘴(30)出口中心线与圆管中心线包围的平面、以及圆管中心线的切线之间均呈一定夹角,连接头(31)分别用于连接氧气输送管(23)和水蒸气输送管(26),6只喷嘴(30)喷出的气体扩散并对冲后在圆管中间形成一个切圆区域。
6.一种生物质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等生物质被从上料口(15)加入后,点火装置(1)从贯穿炉壁的取样装置伸入炉体内,同时由供氧装置向灰室外层夹套(28)内通入适量气化剂,气化剂从灰室外层夹套(28)出来后进入氧气输送管(23)直至氧化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0)送入氧化区,此时生物质被点燃;
(2)当炉温升高并稳定后,由水蒸气发生器向灰室内层夹套(29)供入水蒸气,经过灰室(27)余热加热后由还原区圆形切向送风装置(22)送入还原区,作为辅助气化剂;
(3)物料由炉顶干燥区逐渐下降至裂解区,裂解产生的气体经Y型裂解气隔离分流装置(19)上面的圆孔(19-3)进入该装置与氧化区内炉壁之间的夹层,在不与氧化区气体、生物质接触反应、并初步裂解的前提下进入还原区;
(4)氧化区生成的燃气主要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焦油等各种可燃组分,以及未反应的部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等,燃气随半气化后的残焦向下经上活动炉排(21)进入还原区,残焦、燃气与通入该区的水蒸气发生还原反应;
(5)气固产物经过下活动炉排(24)向下,燃气中的焦油进一步在高温固体残渣中分解为气态可燃物,固体残焦进入灰室(27),加热灰室内层夹套(29)、外层夹套(28)内的水蒸气和氧气,气体经灰室(27)上方的等径炉壁夹套入口(25)向上进入炉壁夹套(16),焦油进一步被高温裂解,且在炉壁夹套(16)内部焊接的不规则挡块(18)作用下,灰尘及残存焦油中的大液滴被惯性力除去,燃气最终经夹套上方的储气罐接口(17)被引出炉外;
(6)当灰室(27)内的残渣累积较多时,在确保灰室(27)上方的上活动闸板(11)关闭、主反应器不漏气的前提下,开启灰室(27)下方的下活动闸板(12),将残渣排出炉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87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脑油加氢裂化制备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氧煤比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