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热氧老化耐疲劳型减震橡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8102.6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梅庆波;杨明忠;陈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庆波 |
主分类号: | C08L23/28 | 分类号: | C08L23/28;C08K13/06;C08K9/04;C08K3/36;C08K3/04;C08K3/22;C08K3/06;C08K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热 老化 疲劳 减震 橡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热氧老化耐疲劳型减震橡胶的制备方法,属于橡胶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将柚子皮和丝瓜瓤混合研磨得到混合颗粒,利用碱性溶液对混合颗粒进行改性,有利于细胞壁表面角质和蜡质层的去除,有利于减震橡胶的散热性得到提高,再将改性混合颗粒炭化得到活性炭,提高极性活性炭和极性基体的相容性,另外当受到外力冲击时,活性炭能使基体的链段运动受到束缚,将钛酸四正丁酯、二乙醇胺和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反应得到自制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继续将焦磷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得到自制分散液,利用自制分散液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有利于减震橡胶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得到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热氧老化耐疲劳型减震橡胶的制备方法,属于橡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为“流泪的树”。天然橡胶就是由三叶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而制得。加工后的成品是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其主要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有很广泛的用途。橡胶还可以详细分为天然橡胶、通用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几类。
减震在机械设备、铁路轨道、船舶、桥梁、航空航天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尤其近年来,频繁发生地震,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及自然造成破坏,使得减震显得尤为重要。在减震材料中,橡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减震材料发展的方向。作为减震元件,特别是高级建筑物、桥梁、内燃机、火车机头等大型建筑或机械设备的基础减震元件,由于安装及更换比较困难,费用较高,其制品一般要求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减少维修和更换费用。在影响减震橡胶制品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中,热氧老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橡胶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减震所吸收的机械能在转化为热能后不能及时地被散逸,因此橡胶将会升温,而温度的升高除使橡胶制品的性能下降之外,更主要的是将大大加速橡胶制品的热氧老化过程,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近年来,随着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对车辆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减震材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橡胶制品作为一种弹性材料被广泛的用作车用减震材料,橡胶与金属的组合减震产品大量应用于汽车悬挂系统中,并对保证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稳定性以及附着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汽车在不同的路况下行驶,减震元件长时间地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撕扯力和扭转力,往往因为金属与橡胶的粘结失效,而造成减震件的损坏。
目前汽车行业中用于金属减震部件中的橡胶一般为溴化丁基橡胶,这种橡胶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然而,由于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工况十分复杂,橡胶减震部件需要承受高频交变应力作用,而溴化丁基橡胶在高频交变作用力下内生热严重,内部热量积累会加速橡胶老化,并最终导致橡胶疲劳破坏,限制了溴化丁基橡胶在汽车减震领域的应用。
因此,发明一种抗热氧老化耐疲劳型减震橡胶对橡胶制备技术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见橡胶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减震所吸收的机械能在转化为热能后不能及时地被散逸,一旦橡胶温度升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就会下降,也大大加速橡胶制品的热氧老化和疲劳性,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另外金属与橡胶的粘结性不好,从而造成减震件的损坏,无法满足车辆减震方面的要求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抗热氧老化耐疲劳型减震橡胶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热氧老化耐疲劳型减震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将柚子皮和丝瓜瓤混合置于烧杯中搅拌,得到混合物,用去离子水冲洗混合物,将冲洗后的混合物放入烘箱中烘干,烘干后研磨粉碎,得到混合颗粒,将混合颗粒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后,取出抽滤,去除滤液,得到改性混合颗粒,将改性混合颗粒放入窑炉中炭化,得到自制活性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庆波,未经梅庆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8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