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腻子灰专用不饱和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8000.4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许永博;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迪 |
主分类号: | C08F283/01 | 分类号: | C08F283/01;C08F212/08;C08G63/676;C08G63/78;C08K13/06;C08K9/04;C08K3/04;C08K9/06;C08K7/06;C08K3/26;C08K5/09;C09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腻子 专用 不饱和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腻子灰专用不饱和树脂的制备方法,属于车用涂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腻子又称原子灰,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料,配合交联剂、促进剂、阻聚剂、触变剂,填料等其他助剂等组成主灰,以固化剂、颜料、活性剂为辅灰的一种双组份产品。由于具有可厚涂、常温快速固化、附着力强,易打磨、不开裂等优异性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醇酸、环氧、过氯乙烯等树脂制成的腻子。原子灰是目前研究十分活跃、发展极快、较为理想的嵌缝和填坑材料。现如今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仪器电子、木器家具、汽车制造和修补以及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嵌缝和填补等方面。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逐步进入家庭,汽车修补业扩大,使原子灰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原子灰的市场的竞争力也愈加的激烈,对原子灰在一定硬度情况下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断提高原子灰品质,研制一种具有良好柔韧性和耐冲击性的高性能原子灰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刮涂于缺陷部位,填补工件表面的不平整,恢复其原有形状,为下面的修补作业工序提供平整、光洁的表面。原子灰的质量及施工方法将直接影响到附着力及下面的修补效果,所以,其选择及正确施工至关重要。不饱和聚醋腻子在可操作性、外观装饰性、机械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现大部分汽车厂家都采用不饱和聚醋腻子。饱合聚醋腻子俗称原子灰,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溶剂型腻子。这类腻子刮涂性好、打磨性好、干燥性好、腻子的机械强度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开裂、起泡脱落等缺陷仍经常出现,不同原因造成的缺陷在外在表现形式及出现时间上有所区别
因此,如何改善传统汽车腻子灰力学性能、柔韧性及耐冲击性不佳的缺点,以获取更高综合性能的汽车腻子灰,是其推广与应用,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汽车腻子灰力学性能、柔韧性及耐冲击性不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汽车腻子灰专用不饱和树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10~20份氧化石墨烯,8~10份表面活性剂,200~300份水,混合后超声分散,再经球磨、过滤、洗涤和干燥,得预处理氧化石墨烯;
(2)将碳纤维和硅烷偶联剂乙醇溶液按质量比为1:8~1:10加热回流反应,再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改性碳纤维;
(3)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10~15份纳米碳酸钙,60~80份亚油酸,20~30份卡波姆,于氩气保护状态下,加热搅拌混合,并调节pH至中性,再经真空脱水,得纳米碳酸钙分散体;
(4)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8~10份苯酐,10~15份二乙二醇,8~10份乙二醇,4~6份丙二醇,3~5份棉籽油,4~6份反丁烯二酸,10~15份顺丁烯二酸酐,40~50份苯乙烯,10~15份预处理氧化石墨烯,8~10份改性碳纤维,6~8份纳米碳酸钙分散体,先将苯酐、二乙二醇、乙二醇、丙二醇、棉籽油、预处理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和纳米碳酸钙分散体加热回流反应4~6h,再加入反丁烯二酸和顺丁烯二酸酐,继续加热回流反应3~5h,降温,并抽真空,再加入苯乙烯,搅拌混合后,自然冷却降温,出料,即得汽车腻子灰专用不饱和树脂。
步骤(1)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2)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或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3)所述卡波姆为卡波姆934P、卡波姆974P或卡波姆971P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添加预处理氧化石墨烯,在预处理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片状结构剥离,形成氧化石墨烯片,使氧化石墨烯结构中活性官能团充分暴露,从而有利于后续反应过程中,氧化石墨烯在不饱和树脂基体中分散,使不饱和树脂将氧化石墨烯片层结构包裹,避免在存放过程中发生二次团聚的同时,可使氧化石墨烯与树脂基体紧密结合,在使用过程中,可使树脂成膜后,受到的应力分散均匀,同时,氧化石墨烯自身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褶皱结构可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成膜后将受到的应力从基体树脂向氧化石墨烯转移,使产品力学性能有效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迪,未经吴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8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