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球形石墨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5171.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韦爱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超 |
主分类号: | C01B32/21 | 分类号: | C01B32/21;B01J2/16;B02C4/08;B02C4/40;B02C23/16;B07B1/55 |
代理公司: | 11369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靳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30599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流风机 壳体 筛网 叶轮圆周 正对 叶轮 进料口 破碎辊 造粒筒 端板 体内 等间隔设置 球形化石墨 粗料出口 顶端设置 防堵组件 壳体上部 球形石墨 细料出口 粉造粒 进风口 球形化 造粒板 造粒机 石墨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化石墨粉造粒机,包括:壳体,其顶端设置有进料口;一对破碎辊,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料口正下方;筛网,其设置在一对破碎辊下方,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筛网最低边缘的连接处开设有粗料出口;筛网防堵组件;贯流风机叶轮,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筛网的下方,所述贯流风机叶轮内设置有一造粒筒,所述造粒筒由一对端板和连接在一对端板间的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造粒板构成,正对所述贯流风机叶轮圆周面的一侧壳体与正对所述贯流风机叶轮圆周面的另一侧壳体之间形成一细料出口,正对所述贯流风机叶轮圆周面的一侧壳体上部开设有进风口。本发明对石墨的粉碎与球形化加工效果极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粉生产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球形石墨造粒机。
背景技术
石墨由于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充放电电压平台低、可逆容量高等优点,常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用石墨做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存在许多缺点,如:石墨与溶剂的相容性差、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不好、首次充放电时因为溶剂分子的共嵌使石墨层发生剥离从而导致点击寿命降低等等。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办法是对石墨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各种改性石墨首先就要将天然鳞片状石墨粉碎并加工成合格的球形石墨粉,市场上现在虽然有一些石墨粉碎机可以使用,但是其粉碎与球形化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粉碎与球形化加工效果极佳的高效球形石墨造粒机。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效球形石墨造粒机,包括:
壳体,其顶端设置有进料口;
一对破碎辊,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料口正下方,一对破碎辊的轴线所在平面水平,所述破碎辊的半径大于所述进料口宽度的一半,所述破碎辊由轴心杆、包裹在轴心杆上的弹性橡胶层和包裹在弹性橡胶层上的硬质外壳层构成,所述硬质外壳层与所述弹性橡胶层之间的厚度比为3:1,所述轴心杆与所述弹性橡胶层、所述弹性橡胶层与所述硬质外壳层之间均为平键连接,所述破碎辊上设置有沿破碎辊轴线延伸的螺纹,所述螺纹的高度为所述破碎辊半径的四分之一,且一对破碎辊上的螺纹相互啮合,一对破碎辊的转轴延伸均至所述壳体外并分别与一台第一电机同轴连接,以驱动一对破碎辊同步相向转动;
筛网,其设置在一对破碎辊下方且边缘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侧壁上,所述筛网倾斜设置,且与水平面成20°夹角,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筛网最低边缘的连接处开设有粗料出口;
贯流风机叶轮,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筛网的下方,所述贯流风机叶轮的轴线与一对破碎辊的轴线平行,所述贯流风机叶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筛网在水平面投影轮廓的宽度,所述贯流风机叶轮一端的转轴为几字形曲轴,所述曲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与一台第二电机同轴连接,所述贯流风机叶轮远离第二电机一端的转轴中空设置,所述壳体正对中空设置的转轴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中空设置的转轴并延伸至贯流风机叶轮内部,中空设置的转轴的自由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在所述贯流风机叶轮内的一端同轴连接有一造粒筒,所述造粒筒由一对端板和连接在一对端板间的多个等间隔设置的造粒板构成,所述端板为圆形,且其直径为所述贯流风机叶轮截面直径的一半,所述造粒板的竖直剖面轮廓为一段抛物线,且该抛物线的凹面背离所述贯流风机叶轮的转动方向,该抛物线上端点处切线与竖直向上方向的夹角为69°,下端点处切线与竖直向下方向的夹角为26°,相邻两造粒板凹面同向的放置;
筛网防堵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
抵板,其滑动设置在所述筛网与贯流风机叶轮之间,所述抵板与所述筛网以相同倾斜方式设置,且所述抵板最低边缘不与所诉壳体抵接,所述抵板的最低边缘竖直向下连接有导板,以与所述导板相对的壳体侧壁形成导料通道,所述抵板的最低边缘相邻的一侧边缘的中心铰接有竖直向下的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铰接在所述曲轴的凸起部分,以使曲轴转动带动抵板及导板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超,未经吴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51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