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准正交空时编码检测方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3272.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3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源野;赵文东;解冰;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B7/0413;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汪源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交 编码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准正交空时编码检测方法、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准正交空时编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信道所传输的第一信道信息,以得到接收端的第一接收信号矩阵;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对第一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获取第一等效信道矩阵的特征值,以得到预处理矩阵;再次获取信道所传输的第二信道信息,以得到接收端的第二接收信号矩阵;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以及预处理矩阵,对第二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对角阵的第二等效信道矩阵,以降低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准正交空时编码检测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STC)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信道编码技术,STC将编码、调制、发送分集、接收分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有效地增加系统容量;且相对于非编码系统,空时编码可以获得很高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全面地改善了多径衰落信道的传输性能。其中,MIMO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进行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
空时分组码是空时编码中的一类,依据编码矩阵是否完全正交,空时分组码可分为OSTBC(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正交空时分组码)和Q-OSTBC(Quasi-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在现有技术中,常用正交空时分组码对信道所传输的信道信息进行处理,但是发明人发现,当发射端天线数目大于2时,正交空时分组码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符号传输速率仅仅只有0.75,按照该传输速率传输的符号所形成的编码很容易发生频谱扩展,也即由该编码所组成的矩阵并不是对角阵,故在根据迫零检测算法、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对该非对角阵进行计算,以得到转换矩阵后,该转换矩阵也是非对角阵;故当系统根据该非对角阵的转换矩阵进行译码时,非对角阵的转换矩阵降低了译码的误码性能;同时,在根据迫零检测算法、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对该非对角阵进行计算时,增加了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的准正交空时编码检测方法、系统。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准正交空时编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信道所传输的第一信道信息,以得到接收端的第一接收信号矩阵;
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
对所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作特征值分解,以得到所述预处理矩阵;
再次获取信道所传输的第二信道信息,以得到接收端的第二接收信号矩阵;
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以及所述预处理矩阵,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对角阵的第二等效信道矩阵,以降低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优选的是,所述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处理,以得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矩阵中的部分参数进行共轭处理,并对共轭处理后的第一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匹配滤波处理,以得到第一等效信道矩阵。
优选的是,所述根据预先选取的准正交空时编码,以及所述预处理矩阵,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矩阵进行处理,得到对角阵的第二等效信道矩阵,以降低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