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989.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朱酉良;曹丹丹;王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6 | 分类号: | H01L33/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层金属 垂直结构 倒装结构 高反射率 高稳定性 制造成本 钛金属层 反射层 银扩散 黏附性 膜层 银层 粘附 薄膜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于倒装结构或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在高反射率的银层上方增加钛金属层,防止银扩散同时增加后续膜层的黏附性,使反射层薄膜具有高稳定性,高粘附力,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LED行业主流的芯片结构常见的有正装、倒装、垂直三类,其中倒装、垂直因相较于正装产品的高性能而受到更多得关注。
传统的正装结构LED芯片,P型GaN掺杂困难导致空穴载流子浓度低下和不易长厚而导致电流不易扩散,当前普遍采用在P型GaN表面制备超薄金属薄膜或ITO薄膜的方法达到电流得均匀扩散。但是金属薄膜电极层要吸收部分光降低出光效率,如果厚度减薄反过来又限制电流扩散层在P型GaN层表面实现均匀和可靠的电流扩散。ITO透光率虽然高达90%,但电导率却不及金属,电流的扩散效果亦有限。而且这种结构的电极和引线做到出光面,工作时会挡住部分光线。因此,这种P型接触结构制约了LED芯片的工作电流大小。另一方面,这种结构的PN结热量通过蓝宝石衬底导出,鉴于蓝宝石的导热系数很低,对大尺寸的功率型芯片来说导热路径较长,这种LED芯片的热阻较大,工作电流也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正装LED芯片的这些不足,业界提出一种倒装结构的LED芯片(Flipchip)。如图1所示,包括蓝宝石衬底31、外延层32和焊接层33。在进行封装时首先制备具有适合共晶焊接的大尺寸倒装LED芯片,同时制备相应尺寸的散热载基板35,并在其上制作共晶焊接电极的金导电层和引出导电层,例如超声波金丝球焊点34。然后,利用共晶焊接设备将大尺寸倒装LED芯片与散热载基板35通过超声波金丝球焊点34焊接在一起。在这种结构中,光从蓝宝石衬底31取出。由于光不从电流扩散层出射,这样不透光的电流扩散层可以加厚,可以均匀倒装LED芯片的电流密度分布。同时这种结构还可以将PN结的热量直接通过金导电层或金属凸点导给热导系数比蓝宝石高3~5倍的硅衬底,散热效果更优;而且在PN结与P电极之间增加了一个反射层,又消除了电极和引线的挡光,因此这种结构具有电、光、热等方面较优的特性。
正装、倒装的LED芯片均为横向结构,其中的两个电极位于LED芯片的同一侧,电流在n-和p-类型限制层中横向流动不等的距离。而垂直结构的LED芯片剥离衬底,其中的两个电极位于LED外延层的两侧,由于图形化电极和全部的p-类型限制层作为第二电极,使得电流几乎全部垂直流过LED外延层,减少了横向流动的电流,可以改善横向结构的电流分布问题,提高发光效率,也可以解决P极的遮光问题,提升LED的发光面积。如图2所示,是典型的垂直结构LED晶片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典型的垂直结构LED晶片的示意图,包含阻挡层(Barrier)46、反射层45、欧姆接触层44、外延层,所述外延层包含P-GaN(P型氮化镓)层43,多量子阱(MQW)层42,N-GaN(N型氮化镓)层41。N-GaN层41设置N型电极(N-Pad)48,整个P-GaN层24则作为P型电极。
在倒装、垂直结构的LED芯片中都使用到的反射层,依赖Ag等金属的高反射率,对量子阱层发射到芯片底部的光进行定向性的反射,增加出光量;Ag层再依次以TiW(钛钨)层及Pt(铂金)层包覆,防止Ag扩散,但使用Pt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反射层中使用Ag-Ti(银-钛),具有高稳定性,高粘附力及降低成本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
一种反射层金属结构,适用于倒装结构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包含:
衬底,及依次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N-GaN层、量子阱层和P-GaN层、欧姆接触层、反射层;
贯穿所述反射层、欧姆接触层、P-GaN层及量子阱层的第一电极接触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发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