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报警电铃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080.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雨;戴永政;汪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西亚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报警 电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报警电铃。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数的家电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电力也在无形之中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为在用电过程中都会因为一些电器短路或是线路烧坏等外在原因造成电路异常,电路异常的时间持续过长后又有可能造成火灾等灾难性较大的事故,由此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人们研制出来一种用于电路异常报警的的报警电铃,目前常用的报警电铃多采用电磁式的,其工作原理一般为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异常后,电磁线圈通电同时产生磁场推动铁芯撞击铜铃,由于电路异常所产生的电流非常大,因此,电磁线圈在通电几分钟后就会被烧毁,此时报警电铃的报警功能就会失效。这样的设计使得报警时间仅为几分钟,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很有可能由于报警时间过短,人们还没有主意到报警是声音时报警电铃已经损坏,此时还是无法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组装方便快捷,且能够有效延长报警时间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模块化报警电铃。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报警电铃,包括报警电铃本体,所述报警电铃本体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电子线路模块、两个接线模块和蜂鸣器,所述电子线路模块分别与两个接线模块、蜂鸣器电性相连,所述电子线路模块包括线路板、设置于线路板一侧的电容、压敏电阻以及设置于线路板另一侧的整流桥和分压电阻,所述接线模块包括卡接于基座上的接线框和接线板,所述蜂鸣器上设有一个一端开口的共振室,所述共振室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贯穿于蜂鸣器的放音孔,所述共振室内靠近共振室开口端一侧还设有一个能够拆卸的压电振动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柱,所述蜂鸣器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设有和固定柱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柱和固定孔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上远离蜂鸣器的一侧设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内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电子线路板模块能够拆卸的卡接于第一卡接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的两个相对端上分别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块,所述接线模块能够拆卸的卡接于第二卡接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线框内设有一个贯穿于接线框的接线通孔,所述接线通孔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接线框上和接线通孔相垂直的一端设有与接线通孔相连通的固定孔,所述接线板贯穿于接线框的接线通孔,且所述接线板的两端分别弯曲卡接于接线框的外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蜂鸣器采用压电蜂鸣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其中电子线路模块和两个接线模块均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于基座上,使得本发明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
2、本发明采用蜂鸣器作为报警器,并且采用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整流桥、分压电阻以及电容将原有的交流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源供蜂鸣器使用,使得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异常时,报警器能够达到长时间持续报警的作用,达到提高警示作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
3、本发明设置的接线模块采用相互卡接的接线框和接线板制成,能够大大提高接线模块的接线便捷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报警电铃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报警电铃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线路模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接线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接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基座1,蜂鸣器2,线路板3,电容4,压敏电阻5,整流桥6,分压电阻7,接线框8,接线板9,共振室10,放音孔11,固定柱12,固定耳13,固定孔14,卡接座15,第一卡接槽16,第二卡接槽17,卡块18,接线通孔19,固定孔2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西亚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加西亚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超市快速支付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指示替代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