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LR8激活剂在制备结核疫苗佐剂中的用途及其制备的结核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9910.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6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军;秦川;占玲俊;孙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A61K39/04;A61P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倩倩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lr8 激活剂 制备 结核 疫苗 佐剂 中的 用途 及其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TLR8激活剂在制备结核疫苗佐剂中的用途及其制备的结核疫苗。所述TLR8激活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式: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TLR8激活剂TL8‑506在免疫小鼠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攻击时能提供保护效果,即可以作为结核疫苗的佐剂;进一步研究发现,TLR8激活剂TL8‑506联合氢氧化铝凝胶相比氢氧化铝凝胶在免疫小鼠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攻击时能提供更强的保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TLR8激活剂在制备结核疫苗佐剂中的用途及其制备的结核疫苗。
背景技术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结核病是继艾滋病之后、在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最大杀手。目前,全世界有1/3的人口感染过MTB。据WHO统计,近年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新发结核病,150万人死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érin,BCG)是目前唯一批准使用的人用结核病疫苗,尽管其对儿童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其对成年人肺结核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结核菌多药耐药菌株和广泛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疾病与结核病并发、流动人口的增加等因素,使得全球的结核病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因此,研究新型的结核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疫苗佐剂是能够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佐剂能够诱发机体产生长期、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保护能力,同时又能减少免疫物质的用量,降低疫苗的生产成本。Toll样受体(TLR)是表达于多种细胞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分子模式。人类共有10类TLR受体,分别识别高度保守的微生物分子模式。在识别病原体后,TLR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触发下游信号级联反应,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上调MHC分子及共刺激分子,从而架起宿主抵御病原体攻击时固有免疫识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即: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反应)之间的桥梁。因此,TLR受体激动剂广泛应用于疫苗的佐剂。
然而,目前尚未见TLR8受体激动剂用于制备结核疫苗佐剂的相关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TLR7与TLR8在细胞内定位、配体类型(ssRNA等)、下游通路等方面很类似,特异性不强的激活剂如R848能同时激活TLR7和TLR8,诱导二者同时活化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但TLR7与TLR8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单独研究特异性激活TLR8的体内效应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小鼠作为最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其TLR8在功能上与人TLR8有较显著的差异,不能直接作为TLR8功能研究的体内模型。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TLR8激活剂在制备结核疫苗佐剂中的用途,进而提供其制备的结核疫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TLR8激活剂在制备结核疫苗的佐剂中的用途。
优选地,上述用途,所述TLR8激活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核疫苗的佐剂,包括以下成分:TLR8激活剂,铝盐。
优选地,上述佐剂,所述TLR8激活剂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式: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佐剂,所述铝盐为氢氧化铝凝胶。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佐剂,所述佐剂中,
0.28重量份,氢氧化铝凝胶5重量份。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佐剂在制备结核疫苗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9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