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叶绿体为碳源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8689.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述;温傲立;冉勇;丁琳;成奋民;陈建;龙云飞;曾荣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9K11/65;G01N21/64;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达联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郭普堂 |
地址: | 4111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绿体 碳源 制备 荧光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叶绿体为碳源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溶液并用于pH的检测。本发明检测溶液pH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叶绿体为碳源,水为分散液,水热反应釜加热条件下,合成荧光碳点溶液。得到具有荧光特性的碳点溶液;荧光碳点溶液与不同pH的溶液反应后,荧光碳点溶液的荧光强度值和pH值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IF=395.44‑10.36x,其中IF为荧光强度值,x为pH值,可检测溶液pH的范围为1.83‑10.38,本发明工艺简单,能快速制备荧光碳点,且能精确测定溶液的pH。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叶绿体为碳源,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溶液;利用荧光碳点溶液与不同pH的溶液反应的荧光强度值不同,可以检测出溶液的pH。
背景技术
荧光碳点是一种直径小于10nm的新型纳米材料,因其毒性低、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优异的水溶性、耐光漂白和易于功能化等特点,而成为碳纳米家族的研究热点。荧光碳点这些优异性能使它在生物标记、坏境分析、光电传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实现均匀合成碳点仍然有一定的困难,本发明旨在利用大多数植物叶片中都含有的叶绿体为碳源,以合成均匀性更好的碳点。
早期人们利用电化学法测量pH值,但由于传统玻璃电极的阻抗高,易破损以及不宜用于含氟溶液中pH的测定,且在高碱性环境中有“钠误差”,使电化学在pH值测量中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近年来人们不断开发新的pH测量方法。本发明基于新合成的荧光碳点为荧光探针,建立了检测溶液pH的方法。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范围宽等特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叶绿体为碳源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及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对于现有荧光碳点的合成和溶液pH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缺陷,提出一种大多数植物中大量含有的叶绿体为碳源,结合水热法合成制备均匀性良好的荧光碳点并用于pH的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pH检测范围宽等特征。
一种以叶绿体为碳源制备荧光碳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新鲜的植物叶片为原材料提取叶绿体,经研磨、过滤、离心,提取叶绿体悬浮液;
S2:以S1中得到的叶绿体悬浮液为碳源,水热反应釜加热,合成初级荧光碳点溶液,经离心分离处理后得到荧光碳点溶液;
S3:检测S2中得到的荧光碳点溶液与不同pH的溶液反应后的荧光强度值;
S4:根据荧光碳点溶液与不同pH的溶液反应后的荧光强度值,列出荧光强度值和pH值的对应关系;
S5:根据pH值与荧光强度值的对应关系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
本发明中,S1中植物叶片为绿色蔬菜叶片,绿色蔬菜叶片为菠菜叶片;S1中经研磨、过滤、离心,提取叶绿体悬浮液的步骤为:以新鲜的菠菜叶为原材料,加等渗液研磨过滤之后弃去沉淀,得到研磨之后的匀浆;然后将匀浆离心去下层沉淀取上层清夜;再将上层清液离心,取下层沉淀加入等渗液即可得到叶绿体悬浮液,等渗液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35mol/L,叶绿体悬浮液的体积为10mL。
本发明中,S2中水热反应釜加热的步骤为:将得到的叶绿体悬浮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加热,即可得到粗制的荧光碳点溶液;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加热,烘箱的温度为150~250℃,加热反应时间为1~3h。
本发明中,S2中离心分离处理的步骤为:将得到的荧光碳点溶液分别置于离心管进行离心分离处理,得到的棕黄色透明的液体即为荧光碳点溶液,离心管进行离心分离处理时,离心速度10000r/min,离心时间为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