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电池金属材料网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7967.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1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幸华;李政文;黎少伟;何可立;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材料网 纤维材料 水平电池 薄膜囊 弹簧 表面包覆 表面固定 磁力吸附 弹簧固定 固态油脂 三角柱形 使用寿命 电池板 合金包 粘接 填充 平行 编织 改进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平电池金属材料网,所述金属材料网由若干纤维材料丝编织而成,所述纤维材料丝呈三角柱形,相邻两根纤维材料丝的斜面相互平行,所述纤维材料丝的表面包覆有合金包覆料;所述金属材料网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能被磁力吸附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安装间距为4~7mm,每个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有薄膜囊,薄膜囊内填充有固态油脂。本发明通过改进金属材料网的结构,能够增强金属材料网与极膏之间的粘接强度,避免极膏脱落金属材料网,提高水平电池生产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平电池金属材料网。
背景技术
电池极板,即金属材料网,是由纤维材料包覆合金编织而成,因此极板上存在许多的孔隙。在水平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极膏(固态电解质)均匀涂覆在极板上,制成生极板,生极板经化成工艺后,极膏成为活性物质,再经一系列工艺加工生成水平电池成品。但是,在极板上涂覆极膏时,往往存在极膏涂覆不均匀以及极膏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容易脱离金属材料网的问题,导致最终产出的水平电池电容量低,产品不合格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水平电池金属材料网,以解决极膏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脱离金属材料网造成水平电池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水平电池金属材料网,所述金属材料网由若干纤维材料丝编织而成,所述纤维材料丝呈三角柱形,相邻两根纤维材料丝的斜面相互平行,所述纤维材料丝的表面包覆有合金包覆料;所述金属材料网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能被磁力吸附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安装间距为4~7mm,每个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有薄膜囊,薄膜囊内填充有固态油脂。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纤维丝大多是圆柱状,相邻两个圆柱状之间的孔隙是上下两头大,中间小,当极膏流动到孔隙中时,很容易堵塞在孔隙的中间部位,导致极膏无法继续向下流动。而本基础方案中采用的纤维材料丝呈三角柱状,且编织而成的金属材料网中,相邻的两根纤维材料丝的斜面相互平行,此时相邻两根纤维材料丝之间的孔隙为平行四边形,不存在一部分孔隙大一部分孔隙小的情况,极膏将顺利流入金属材料网的孔隙内。
另外,由于弹簧能被磁铁吸附,因此利用磁吸附弹簧往复运动,固定连接在弹簧上的薄膜囊将与涂覆在金属材料网上的极膏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产生摩擦,金属材料网上的极膏受到震荡,不仅使得极膏内部可能存在的气泡被排出,还使得极膏被振动分散,流动至附近的孔隙中;并且,摩擦力将破坏薄膜囊,使得腔内的固态油脂裸露,摩擦力将固态油脂分割成若干小块,摩擦时产生热量将固态油脂融化成液态油脂,液态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流向金属材料网,最终流入金属材料网的孔隙内,润滑孔隙,减少孔隙与极膏间的摩擦阻力,极膏得以顺利进入金属材料网的孔隙内,增大极膏与金属材料网间的粘接强度;而弹簧能够进一步加固极膏与电池极板,有效避免极膏从电池极板上脱落。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采用三角柱状的纤维材料丝,改善了金属材料网孔隙状态,使得金属材料网内不再存在一部分孔隙大,一部分孔隙小的问题,进而使得极膏能够更为顺利地流入金属材料网的孔隙内,减少极膏堵塞金属材料网孔隙的可能性,增大极膏与金属材料网间的粘接面积,增强极膏与金属材料网的稳定性。
2、利用磁铁磁性吸附弹簧振动释放油脂,油脂润滑金属材料网的孔隙,减少极膏与金属材料网孔隙间的摩擦阻力,使得更多的极膏进入金属材料网的孔隙内,增大极膏与金属材料网间的接触面积,增强极膏与金属材料网间的粘接强度,避免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极膏脱离金属材料网,提高产品的电容量,延长水平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有利于企业发展。
3、弹簧固定连接极膏与金属材料网,进一步增强两者间的粘接强度,避免极膏从金属材料网上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倬粤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