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烷烃脱氢反应增强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7256.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6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卓润生;王洪飞;施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和催化材料(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78 | 分类号: | B01J23/78;B01J23/83;B01J35/10;B01J37/02;C07C5/333;C07C11/06;C07C11/08;C07C11/09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316200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烃 脱氢 反应 增强 助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烷烃脱氢反应增强助剂,其含有15m%~18m%的CaO、70m%~80m%的Al2O3、6m%~15m%的CuO,和0.01m%~3m%的选自VIII族、VI族、IA族、IIA族和稀土族元素的氧化物或其混合物;在CaAl4O7尖晶石和Al2O3构成的复合载体上具有CuO和CuO·CuSO4两种活性相,助剂的X‑射线衍射数据至少含有表A所示的衍射峰;其比表面积6~50平方米/克、孔隙率0.1~0.25毫升/克、堆比密度0.9~1.2克/毫升。其应用于烷烃脱氢过程,能很好地进行热量和反应耦合,使床层温度更均匀,苛刻度更低,催化剂发挥更好的活性,并改善了抗积炭性能、单段运行周期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助剂,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烷烃脱氢反应增强助剂及其制备技术和应用方法,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碳烯烃是石油化学工业中需求量大和用途很广的基本有机原料,例如,丙烯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聚丙烯、异丙醇、异丙苯、羰基醇、环氧丙烷、丙烯酸、丙烯睛等化工产品;而另一种重要的低碳烯烃丁烯也受到了广泛的利用,如以混合丁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还有顺丁烯二酸酐和仲丁醇、庚烯、聚丁烯、乙酸酐等产品。
目前,我国对低碳烯烃资源的需求依然有所增长,丙烯供应主要来自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重油催化裂化过程的副产品。由于丙烯需求的增长,近年来丙烯的供应依然不足,每年依然有大量的丙烯产品进口,原有的丙烯来源不能够完全满足实际需求。扩大丙烯来源的生产工艺有丙烷脱氢工艺、烯烃相互转化工艺、烯烃复分解工艺和甲醇制烯烃等等,其中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受到关注。
丁烯随着MTBE和烷基化装置等快速增长,也出现供应不足的状况,由于脱氢后的烯烃可用于各种化学产品如清洁剂、高辛烷值汽油、医药品、塑料、合成橡胶而存在大量需求,因此脱氢是一种重要的制备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应用方向就是异丁烷脱氢以制备异丁烯,而异丁烯可聚合用来提供用于粘合剂的增粘剂、用于电机润滑油的粘度指数添加剂、用于塑料的耐冲击和抗氧化添加剂和用于低聚汽油的组分,因此,异丁烷脱氢的方法也受到了重视。
我国具有较为丰富的液化石油气、凝析液等轻烃资源,其中含有大量的丙烷、丁烷等低碳烷烃,如能有效地将丙烷、丁烷等直接转化为丙烯和丁烯,将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缓解低碳烯烃特别是丙烯、丁烯等来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同时获得高价值的氢气。因此,需要开发适合工业应用的低碳烷烃脱氢的工艺和催化剂,包括各种功能的助剂。
国内外研发机构为了满足上述低碳烯烃的实际应用需求,在上个世纪发展起来了多种低碳烷烃如丙烷、丁烷等的烷烃脱氢工艺,其中代表性的工艺主要有UOP的Oleflex工艺、ABB Lummus的Catofin工艺、Phillips公司的Star工艺和Linde公司的PDH工艺等,参见肖锦堂《烷烃催化脱氢生产C3~C4烯烃工艺(之一~之四)》[J].天然气工业,1994,14(2)~(4)、(6)。
UOP的Oleflex工艺采用铂系催化剂和连续再生移动床反应器,催化剂采用Sn、K等改性的Pt/Al2O3,反应温度为550~650℃,反应周期为7天,在世界范围内该工艺已超过了百万吨的生产规模。Catofin工艺则采用Cr2O3/Al2O3催化剂,反应温度为600℃左右,催化剂失活速度很快,每隔15分钟就需再生。Phillips公司的Star工艺则采用列管式反应器,催化剂为Pt/Zn(AlO2)2或Pt/Ca(AlO2)2,反应周期8小时后切换再生,催化剂总寿命达到2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和催化材料(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润和催化材料(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