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6302.X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A01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苜蓿种子 包衣剂 盐碱地 制备 苜蓿 硼酸 聚天冬氨酸 盐碱地植物 盐碱地种植 重量百分比 滑石粉 磷酸一铵 保水剂 根瘤菌 陶土粉 脱盐剂 出芽 醋糟 尿素 种植 | ||
本发明适用于盐碱地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包衣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是:尿素为15~19%、磷酸一铵为13~17%、聚天冬氨酸为9~12%、苜蓿中华根瘤菌为6~10%、ABT生根粉为9~12%、醋糟为6~9%、脱盐剂为5~9%、保水剂为4~8%、硼酸为4~7%、水为4~7%、陶土粉为2~4%、滑石粉为2~4%。借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于盐碱地种植的苜蓿种子包衣剂,能够提高盐碱地苜蓿种子的出芽率,提高盐碱地苜蓿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盐碱土地的面积约一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十八亿亩的耕地面积,将盐碱地改造利用,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资源。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但是采用现有技术种植苜蓿时,由于盐碱地含盐量高于正常土地,且自身营养成分匮乏,超过苜蓿耐盐碱性的承受极限,苜蓿的产量难以达到正常量。
种子包衣技术是我国九十年代广泛推广的一项植物保护技术,包衣剂是按一定比例将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制成药膜,包覆在种子表面,具有综合防治、低毒高效、省种省药、保护环境、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
但是,对于适用于盐碱地苜蓿种子的包衣剂,现有研究较少。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显然存在不足之处,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盐碱地苜蓿种子的出芽率,提高盐碱地苜蓿的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包衣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是:尿素为15~19%、磷酸一铵为13~17%、聚天冬氨酸为9~12%、苜蓿中华根瘤菌为6~10%、ABT生根粉为9~12%、醋糟为6~9%、脱盐剂为5~9%、保水剂为4~8%、硼酸为4~7%、水为4~7%、陶土粉为2~4%、滑石粉为2~4%。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盐碱地的土壤pH值为7.8~11.0。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天冬氨酸是经生物发酵、化学聚合后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 向所述水中加入所述苜蓿中华根瘤菌,搅拌均匀,得到物料A;
第二步 向所述物料A中加入所述尿素、所述磷酸一铵和所述聚天冬氨酸,继续搅拌至均匀,得到物料B;
第三步 向所述物料B中加入所述ABT生根粉,持续搅拌至均匀,得到物料C;
第四步 向所述物料C中加入所述醋糟和所述硼酸,持续搅拌至均匀,得到物料D;
第五步 向所述物料D中加入所述保水剂和所述脱盐剂,持续搅拌至均匀,得到物料E;
第六步 向所述物料E中加入所述陶土粉和所述滑石粉,持续搅拌至均匀,得到物料F;将所述物料F加入球磨机中,球磨至所述物料F细度小于60μm,既得到所述包衣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盐碱地的苜蓿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包衣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是:尿素为18%、磷酸一铵为13%、聚天冬氨酸为11%、苜蓿中华根瘤菌为7%、ABT生根粉为12%、醋糟为6%、脱盐剂为8%、保水剂为7%、硼酸为5%、水为7%、陶土粉为3%、滑石粉为3%;以所述包衣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按照所述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得到包衣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63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