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补用水泥基材料专用界面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5950.3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成;程新;周宗辉;徐晓磊;高为民;柳超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补 水泥基材料 专用界面 处理剂 硅溶胶 拉伸 粘结 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 混凝土基层材料 浸水 硅酸盐水泥 聚丙烯酸酯 产品成本 苯丙乳液 材料形成 界面处理 老化处理 耐热性能 耐水性能 纤维素醚 修补材料 粘结性能 改性剂 后粘结 界面剂 流动度 未处理 有机类 醇胺 自流 乙烯 环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补用水泥基材料专用界面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主要应用于修补工程中新旧界面处理环节,是由硅溶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苯丙乳液、聚丙烯酸酯、纤维素醚和醇胺类改性剂组成。本发明主要原料为硅溶胶,产品成本低,且易渗透进入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便于使新旧材料形成整体。本发明产品粘结性能好,耐水性能优异,相对于有机类界面剂耐热性能更好,适合在修补工程、自流平工程中使用,使修补材料流动度增加12mm,未处理拉伸粘结强度达到4.35MPa,热老化处理后粘结强度达到3.75MPa,浸水处理后拉伸粘结强度达到3.32MPa。
技术领域
一种修补用水泥基材料专用界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基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主,自身耐侵蚀能力差,易出现裂缝或者破损的问题,如不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修补、防护工作,易导致建筑出现结构安全性的破坏,因此对于修补/防护用水泥基材料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修补/防护工程中,经常出现因为水泥基材料自身粘结强度不足,在修补、防护工程结束后出现新旧界面存在裂缝,而造成二次破坏的问题。
修补、防护水泥基材料界面处理剂是一种修补工程施工中与水泥及材料配套使用的产品,其具有优越的粘结性能,可以提高修补、防护的施工质量,在修补、防护工程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界面处理剂主要组分为粘结强度较高但成本较高的有机类物质,其一方面耐水、耐热性能相对较差,不适宜在海工工程或者建筑自身服役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另一方面有机类界面处理剂难以渗透进入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的内部,无法使新旧材料形成整体从而不利于修补/防护工程的质量。
为了改善修补、防护工程水泥基材料界面处理剂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修补、防护工程新旧界面的结合程度,寻求一种低成本,与基层水泥基材料相容性强,粘结性能、耐水、耐热性能好的界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对于提高修补/防护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制备修补用水泥基材料专用界面处理剂的方法,适合大批量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修补用水泥基材料专用界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界面处理剂由下述配比的组分组成:硅溶胶30-8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10-50份,苯丙乳液5-20份,聚丙烯酸酯1-10份,纤维素醚0.1-1份,醇胺类改性组分0.2-1份。
作为优化,所述硅溶胶为纳米级硅溶胶,PH值为8.0-8.5,粘度小于等于6.0×10
作为优化,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固含量为60%。
作为优化,所述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5%-70%,pH4.0-10.0。
作为优化,所述聚丙烯酸酯固含量为45%-70%,pH4.0-10.0。
作为优化,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粘度为4000Pa·s。
作为优化,所述醇胺类组分指的是聚乙烯醇、三乙醇胺、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构思为:
(1)硅溶胶是本发明界面处理剂的主要粘结、增强组分,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与其它组分相溶性好,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纳米级硅溶胶能够渗透入基层水泥基材料表层,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凝胶,帮助基层水泥基材料与修补/防护材料形成整体,提高工程质量;硅溶胶自身耐水、耐热性能较好,适宜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建筑修补/防护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