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5835.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飞吸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2/14;C08F220/20;C08F2/01;C08F2/32;B01F13/10;B01F3/08;B01F5/06 |
代理公司: | 佛山高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2 | 代理人: | 陈安平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五金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多孔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由乳化产物组成而成,其中乳化产物由乳液1聚合、乳液2聚合组成,通过连续乳化装置进行连续乳化乳液1、乳液2,聚合物商品形态为片状,而非传统丙烯酸吸水树脂的颗粒状,可以直接与膜状或片状材料复合,形成两层孔径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泡沫状多孔材料,特别适合用于血液吸收类制品,使用连续的乳化装置进行乳化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控制水相油相W/O比例和回流比来精确控制两种乳液中水相液滴不同的平均直径;乳化产物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防止高内相乳液停滞过程中发成部分破乳和不均匀聚合的好处,该连续乳化工艺使乳化周期明显缩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用吸收材料为丙烯酸吸水树脂,传统丙烯酸吸水树脂的形状为颗粒状,颗粒状的吸收材料较难直接与膜状或片状材料复合。同时传统的制造丙烯酸吸水树脂采用的W/O乳化工艺大多数均采用搅拌、乳化机等分批乳化工艺,在工业生产中需要进行分批次乳化生产,时间长效率低、人工干预相对较多。在乳液半成品性质不稳定的产品生产中,乳化工艺后往往需要立即进入下一道工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大量的批次乳化装置以保证下游工序的连续生产,投资巨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其中:由乳化产物组成而成,其中乳化产物由乳液1聚合、乳液2聚合组成,其中乳液1由乳液1油相、乳液1的水相、乳液1的引发剂水相组成,其中乳液2由乳液2油相、乳液2的水相、乳液2的引发剂水相组成,所述乳液1的水相、乳液1油相、乳液1的引发剂水相比例为20:1:1 ,所述乳液2的水相、乳液2油相、乳液2的引发剂水相比例为32:1:2。
其中:所述乳液1油相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丙烯酸-2-乙基己酯59%-66%、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31%、亚油酸甘油酯与三聚硬脂酸甘油酯复配乳化剂7%、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3%,其中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为助乳化剂。
其中:所述乳液2油相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丙烯酸-2-羟基丙酯48%-51%,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19%-2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20%,二聚油酸甘油酯与月桂酸甘油酯复配乳化剂10%-14%。
其中:所述乳液1的水相、乳液2的水相均由氯化钠固体按照3.5%比例与纯水混合并利用少量盐酸将水相Ph值调节至6.2左右而制成。
其中:所述乳液1的引发剂水相、乳液2的引发剂水相均由过硫酸铵与纯水按照2.5%比例配制成。
一种丙烯酸酯类多孔聚合物制备方法,其中:由以下步骤组成,
S1.油相备料于油相材料储罐中,水相备料于水相材料储罐中,引发剂水相备料于引发剂储罐中;
S2.第一静态混合器模组中的一次混合乳化的乳液部分通过回流恒流泵控制输送到第二静态混合器模组中,油相材料储罐中的油相通过油相供料恒流泵连续输送到第二静态混合器模组中与一次混合乳化的乳液进行预混合并得到预混合物料;
S3.S2中的预混合物料输送到第一静态混合器模组中并且与通过水相供料恒流泵控制连续输送的水相进行一次混合乳化;
S4.S3中的一次混合乳化后的乳液通过分流三通接口分别部分通过回流恒流泵控制输送到第二静态混合器模组中、输送到第三静态混合器模组并与通过引发剂供料恒流泵控制连续输送的引发剂水相进行二次混合乳化,并得到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飞吸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飞吸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