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炭熔渣气化炉及垃圾炭熔渣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55625.7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侯傲;李康;安宾;王东方;郭科宏;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炭熔渣 气化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热解炭处理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垃圾炭熔渣气化炉,以及采用该气化炉处理垃圾炭熔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解是进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之一。它是将垃圾中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绝氧热解处理,不仅具有极佳的清洁性,而且还可获得高价值的清洁燃气,同时处理过程中无二噁英及酸性气体产生,既适用于大型城市的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又适应于中小型城市、乡镇的生活垃圾的小规模灵活处理。但是,热解工艺在反应过程产生了高灰分低可燃质垃圾炭,对于高灰分低可燃质垃圾炭的处理以及处理过程中二噁英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应用何种设备处理垃圾热解所生产高灰分低可燃质垃圾炭且满足环保无害化处理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炭熔渣气化炉,以及采用该气化炉处理垃圾炭熔渣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垃圾炭熔渣气化炉,其包括炉体,蓄热式辐射管和反应气管道,其中,
所述蓄热式辐射管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上部,所述反应气管道设置在所述蓄热式辐射管下方,且所述反应气管道上均匀地连通有多个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末端朝向所述炉体底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气管道为并联且均匀排布的多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反应气管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200~400mm;
同一反应气管道上,相邻两个中心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00~150mm。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末端设置有风帽头。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热解炭进口与返料装置的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熔渣出口通过溢流堰板连通激冷室,所述激冷室内设置有冷渣螺旋输料机。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式辐射管在炉体的炉墙两侧均匀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00~800mm。
进一步地,所述热解炭进口的高度比流化床的液面高500~1000mm,蓄热式辐射管的高度比流化床的液面高1000~1500mm。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的垃圾炭熔渣气化炉处理垃圾炭熔渣的方法,热解炭在气化炉内与反应气进行气化反应,所述气化反应的热源由位于热解炭上方的蓄热式辐射管提供,所述气化反应的反应气由位于蓄热式辐射管下方的反应气管道引入,并由连通在所述反应气管道上的多个中心管末端的风帽头喷向所述气化炉内的热解炭。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350~1500℃,所述反应气为预热空气和过热水蒸汽,所述预热空气和过热水蒸汽由气化反应产生的气化煤气预热。
进一步地,所述气化反应中,热解炭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为3~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反应气管道和中心管的设置,保证在熔渣流化床内可保证参与反应的流化气即反应气均匀分布且可强化气化过程反应;蓄热式辐射管可采用流化床热解炉所生产的混合煤气作为燃料。可有效处理低热值的垃圾所产生的热解炭,同时也适用于高热值的垃圾所产生的热解炭,解决了传统垃圾热解过程产生低热值垃圾热解生产高灰分低可燃质垃圾炭引起的固废问题,解决了传统垃圾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二噁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面示意图;
图3为反应气管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垃圾炭熔渣气化炉,其包括炉体1,蓄热式辐射管2和反应气管道7,其中,
所述蓄热式辐射管2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的上部,所述反应气管道7设置在所述蓄热式辐射管2下方,且所述反应气管道7上均匀地连通有多个中心管11,所述中心管11的末端朝向所述炉体1底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